精神病患者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精神病患者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张启林

(武汉市新洲区精神病医院湖北武汉430400)

【摘要】目的: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精神科诊治的471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抗精神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涉及18种用药方案,其中单一用药5种,共249例;2种药物联用10种,共214例;3种或3种以上药物联用3种方案,共8例;应用率最高的5种药物为是氯氮平、利培酮、舒必利、奥氮平、奎硫平。结论:精神病临床治疗药物种类和用药方案较多,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用药基本合理。

【关键词】精神病;抗精神病药物;临床用药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174-02

精神病有着较高的复发率、致残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且增加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现代医药研究的发展,抗精神病药的种类不断增加[1]。如何选用高效、经济、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是临床医生和患者重视的问题。本文对我院精神科近年收治的471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71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通过临床症状、精神状态评估等确诊,符合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患者252例,女患者219例;15~73岁,平均(45.5±3.9)岁;病程1~13年,平均(6.2±2.3)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345例,抑郁症57例,躁狂症3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23例,焦虑症14例。

1.2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用药处方进行研究,记录用药名称、用药方法,依照《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分析用药情况。

1.3统计方法

将本研究资料统一录入Excel整理,再对用药例数、药物种类、用量及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本组患者的抗精神病用药情况

通过分析,本组471患者临床治疗共涉及18种用药方案,其中单一用药5种,共249例,占比52.9%;2种药物联用10种,共214例,占比45.4%;3种或3种以上药物联用3种方案,共8例,占比1.7%,具体如表1。

2.2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率

通过统计,本组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率前5位:氯氮平158例(33.5%),利培酮157例(33.3%),舒必利79例(16.8%),奥氮平77例(16.3%),奎硫平59例(12.5%)。

3.讨论

精神科疾病有偏执行为、抑郁焦虑、关系敏感、强迫症等多方面,很多患者初时单纯以失眠或有心脑血管疾病、其它严重疾病治疗,不考虑是精神疾病的可能,或家属及本人讳疾忌医,耽误最佳救治时机,卫生部关于精神科的用药原则是,尽量单一用药,在保证治疗效果时,尽量减少药量。精神病患者临床上主要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从本研究结果看,以单一用药为主,占到52.9%。原因在于精神分裂症最佳的治疗方案就是单一应用适量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这是受到药物的药理作用决定的。传统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滞中枢多巴胺(DA)D2受体发挥药理作用,在用药中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催乳素水平增高等不良反应,使得患者用药耐受性降低,逐步由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取代。临床研究表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DA、5-羟色胺(5-HT)受体均有良好的阻滞效用,如此使用药量减少,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2]。从本研究结果看,单一用药率较高的5种药物是氯氮平、利培酮、舒必利、奥氮平、奎硫平,和陆维君的调查研究报道基本一致[3-4]。同时,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日益广泛,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等方面有着良好效果,且有效弥补了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缺陷,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大幅提升,和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提升有关。对于联用2种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住院治疗患者。从结果看,有少量患者联用3种或者3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原因可能和住院患者病情较重有关,对药物联用必须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临床治疗除对阳性精神症状进行检查外,也要重视失眠,以便治疗时配合催眠药物。除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对睡眠、行为要加强心理暗示等放松训练,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精神类疾病虽然种类多,但在应用时,价格、药效,尤其是副作用,是考虑的首要因素,要保证按时、按疗程进行,保证早日康复。重复用药增加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而重复使用的药物之间代谢途径极其相似,会诱发或强迫患者中枢抑制等不良反应。总之,针对精神病患者临床用药治疗,必须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用药方案,合理使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确保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任春萍.抗精神疾病药物的临床应用调查与药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26):99-100.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

[3]刘志华.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临床使用分析研究[J].北方药学,2014,(08):47.

[4]陆维君.抗精神分裂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8):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