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麻醉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无抽搐电休克麻醉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杨小蓉

(泸州市精神病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对于无抽搐电休克麻醉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进行无抽搐电休克麻醉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患者治疗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结果:采用丙泊酚麻醉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约为12%,依托咪脂麻醉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约为20%;此外,30岁以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约为8%,30至50岁患者发生率约为11%,5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约为23%,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麻醉;室性心律失常;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019-02

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ofventriculararrhythmiainpatientswithnonelectricshockanesthesia

YangXiaorong.LuzhouPsychiatricHospital,SichuanProvince,Luzhou64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factorsofventriculararrhythmiainthepatientswithnonelectricshock.Methods300casesofpatientswithnonmodifiedelectricshockanesthesia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thepatients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ventriculararrhythmi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andthecausesoftheoccurrenceofventriculararrhythmiaweresummarized.ResultsTheincidenceofventriculararrhythmiainpatientswithpropofolanesthesiawas12%,andtheincidenceofventriculararrhythmiawas20%,inaddition,theincidenceofventriculararrhythmiawas30,30,11%to50yearsold,andtheincidenceratewasabout50,andP<0.05,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Ageandanestheticdrugsareimportantfactorsintheoccurrenceofventriculararrhythmiainpatientswithelectricshockandanesthesia.

【Keywords】Withouttheelectricshockanesthesia;Ventriculararrhythmia;Influencefactors

临床中,无抽搐电休克作为一种现代物理治疗方式,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相对较多。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进行麻醉处理中,具有相对较高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心跳骤停、甚至死亡发生率,对于患者的危害作用较为突出,是临床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下文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无抽搐电休克麻醉治疗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总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无抽搐电休克麻醉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有关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同时满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以及ASA麻醉分级为Ⅰ至Ⅱ级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其中,男性患者160例,女性患者140例,患者年龄在14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12.4)岁,精神分裂症患者215例,心境障碍患者75例,其他精神疾病患者10例。

1.2病例排除标准

排除存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史的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存在心电图异常以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禁忌症患者。

1.3方法

临床中,采用静脉注射方式对于患者进行麻醉处理,麻醉药品包括阿托品、丙泊酚、依托咪脂、琥珀胆碱,其中,丙泊酚与依托咪脂作为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对比条件,注射剂量分别为丙泊酚2mg/kg,依托咪脂0.3mg/kg。此外,对于患者无抽搐电休克麻醉处理中的血压、心电图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进行监测对比,并通过心电图改变监测仪器自动报警与数据打印功能,实现患者心电图异常变化记录,根据陆再英主编的《内科学》中有关室性心律失常有关标准进行患者室性心律异常判断。同时,对于患者的一般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身高、体重指数、疾病类型等内容,以统计分析导致患者室性心律异常发生的主要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根据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分析结果具有显著意义的单因素指数,通过设置自变量,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首先,对于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显示,年龄以及体重指数、麻醉药品对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和影响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所示,即为导致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因素分析结果。

根据上述统计分析结果,将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计算方程中,经两次回顾计算显示,年龄以及麻醉药品的回顾计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因此,年龄以及麻醉药品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键因素,并且年龄越大,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同时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要比依托咪脂麻醉发生率小。

3.讨论

临床中,无抽搐电休克作为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中常见的一种物理治疗方式[1],对于患者病症治疗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治疗风险,是临床研究和关注的要点。临床研究的相关结果显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患者过程中,导致患者心脏异常发生比率在75%左右,并且患者心率异常变化范围达到每分钟120次至170次之间,患者心脏负荷变化非常大[2]。此外,还有研究显示,精神疾病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中的奎尼丁样以及患者心肌复极化障碍影响[3],也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上文在对于300例接受无抽搐电休克麻醉的精神疾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影响因素分析中,对于抗精神病药物以及疾病类型等因素指标纳入分析范围,结果显示,抗精神病药物以及疾病类型对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影响并不突出,而年龄、体重指数以及麻醉药品则是影响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因素,并且在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体重指数对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作用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以及麻醉药品对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影响具有统计意义,并且年龄越大,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同时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要比依托咪脂麻醉发生率小。

总之,患者年龄越大,无抽搐电休克麻醉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越高,同时,应用依托咪脂麻醉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明显要高于丙泊酚,值得临床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崔英坤,李孝芹.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在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27):72-73.

[2]马明,陈静敏,陈利斌.利多卡因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丙泊酚与琥珀胆碱麻醉后肌痛的干预作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7):826-829.

[3]贾玉萍,苏亮,梁世桥,等.改良电休克治疗中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1):1059-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