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反思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反思及对策

李勇华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教育局教研室657800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成了关键,“以评促教,教评相长”,听评课则是促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探讨课堂教学评课形式和评课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反思评课人员与教师之间应建立怎样的互动、交流、探讨的平台,以改变听课的形式化、随意性、盲目性,优化课堂,提高教师的评课水平。

关键词:听评课问题反思对策

听课是学校教研、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评课则是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现在我们的听评课存在着诸如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不合而作等问题,而且,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标准”式评课与当前新课改的“理念”式评课既有相融之处,又存在着许多矛盾与不可调和之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评课方式的转变进行反思,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听评课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1.听评课的不良现状。听评课本应是教师专业生活与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评课只被当作一种对教师的单向考核、一种要完成的任务,有时甚至成为个别教师的难堪或尴尬,丧失了其本真的专业价值。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往往会使教师过度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学,过度关注自己的言谈举止,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致使教师追求课堂热热闹闹的气氛、花样翻新的教学手段、华而不实的教学语言等。从而也导致人们将评价的关注点过度集中到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上,只为评价而评价。

2.听评课形式中的独角戏。现在评课大多采用评课人员对教师的课进行轮流评讲的形式,而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从不反思和争辩说得对不对,这就形成了一种评课中的强势现象,评课人员拥有绝对的评课发言的优先权和诊断权,这虽然可以带来一种高效率,让教师收集到有关自己课的信息,但教师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发言,相对来说教师就处于一种弱势状态,无法刺激教师在评课中的主体意识,致使教师被动吸收不利于消化接受。

3.听评课结果中评讲语言的空洞性和缺乏可操作性。在评课中很多人喜欢使用一些诸如“不到位”、“讲得太多”、“多一点”、“少一点”、“更合理”、“不太好”等等较为模糊的词语,或者使用一些诸如“应该”、“注意”、“不好”、“不用”、“不要”等等否定性或命令性的词语,这些评讲语言使得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无法把握,无法操作,不知道这个度在哪个点上才恰当。

二、提高听评课质量的对策

1.改变听评课的思维方式。对一堂课的评价,评课人员的思维往往是单一的、静止的、片面的,没有正视到教学的复杂性,没有认识到听评课其实是个多人凝固的合作体,评课人员没有把小整体放到大背景中去思考,只把思维建立在对立关系上,评课人的自我本位往往都是“由己及人”,没有考虑授课教师本人的独特性,多挖掘教师好的东西,因为教师每上一节课都是要花很多时间准备的,因此,评课人员不要老想着教师的不足,要站在共同学习、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就此课论此课,提出有证据、有针对性的问题,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2.听评课的角色转换。评课人员要克服那种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挑剔教学者暴露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者游离于教学者的可达成能力之外,大评特评,只为彰显自己眼光之敏锐、思考之独到。而首先要站在教学者的教学阅历、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其设计内涵,结合课堂上发生的教学状况,努力寻找可以保留、继承、发展的教学细节,帮助教学者认识到更多的教学可能,点亮教师心中的一盏灯,照耀、激励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路上走得更远。其次,评课者要跳出教学者的设计框架,站到评价者自身的角度思考,审视原教学设计以及实际发生于课堂上的教学交流,寻找不足,寻找待发展的空间。最后,评课者既要能融进教学者设计的基本框架,提出建议与具体行动的策略,还要从心理上与教学者融合在一起,能够倾听教学者的声音,允许教学者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对评价者的评价做出认可、商榷和迷惑等相关的回应,在互动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3.提高教师听评课素质。听评课的目的在于起到一个诊断作用、互惠作用、导向作用,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目的呢?听评课教师的素质是关键。那么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听评课素质呢?首先,要充分认识听评课的重要性,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是围绕上课展开的系统活动,评课不是可有可无的活动,而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及时学习评课知识,从书本上、网络中收集相关信息,多花时间揣摩有用的信息,领悟其含义,并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不断地积累,就会不断地提高。最后,还要积极地参加到评课的实践中去,把自己积累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执教者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运用中改进,在运用中积累,在运用中提高。

参考文献

[1]章文夫简析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师,2010,(11),19。

[2]崔允漷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7,(09),44。

[3]彭红兵听课与评课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2),181-182。

[4]杜重含从听课、评课看当前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新课程(中学),2012,(1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