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急诊输液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张水林

张水林

(甘肃省临洮县衙下中心卫生院;甘肃临洮730503)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输液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原因。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急诊输液使用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症状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78例急诊输液使用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由头孢类、β-类酰胺类-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使用后引起不良反应的比例分别为43.59%、24.36%、12.82%、19.23%;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在第一时间停止用药,症状轻微者停药后即恢复正常,症状严重的患者对症治疗,使用5~10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即可恢复正常。结论对急诊输液使用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时停药,分析发生原因,加强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急诊;输液;抗生素;不良反应;原因

抗生素(antibiotic)是一种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其他类微生物生长和生存的一类代谢产物,可使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类似化合物,临床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各类微生物感染的治疗中,随着其质量范围不断拓展,抗生素类药物静脉给药已经成为治疗各类疾病和预防感染的一种重要手段[1]。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临床上使用正常剂量的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有害反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本研究将我院急诊输液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症状并分析原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急诊输液使用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5.82±7.23岁,患者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为1~12h,平均5.12±1.63h;所有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局部刺痛、发热、皮疹、腹泻、恶心、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症状。

1.2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dHealthOrganization,WHO)的分型方法分析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和患者转归等,对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结果

2.1急诊输液患者使用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和发生率

结果显示,78例急诊输液使用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34例(43.59%)为头孢类引起,19例(24.36%)为β-类酰胺类引起,10例(12.82%)为青霉素引起,15例(19.23%)为其他抗生素引起;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在第一时间停止用药,症状轻微者停药后即恢复正常,症状严重的患者对症治疗,使用5~10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即可恢复正常,详见表1。

3.讨论

3.1急诊输液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

急诊输液的患者数量较多,由于患者自身体质、年龄、基础病、营养状况等都会对机体各项机能产生影响,如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与患者机体有关,有资料显示,老年患者相较于青年患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其次与给药途径有关,静脉滴注能够让药物更深入机体循环,但是在急诊质量过程中,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在进行液体配置时容易受到环境和操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3]。

3.2急诊输液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后的护理措施

在使用抗生素静脉输液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尤其是具有高敏体质的患者即使使用小剂量的药物后也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存在抗生素过敏史的患者要引起高度警惕,尽可能使用其他类型的抗生素;其次在注射药物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如青霉素类药物可使用0.1ml含50U青霉素做皮内注射,对可疑皮试结果可使用生理盐水做对照组观察;在输液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在刚开始输液时将滴速控制在20滴/min,15~20min后无不良反应后可将滴速加倍,同时准备好急救药物,在输液完毕后要让患者留院观察30min,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院[4]。

3.3心理护理干预

在输液前护理人员要安抚患者的情绪,并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通过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逐步消除其焦虑、恐惧和紧张的心理,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果患者在输液时出现不良反应,此时护理人员务必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对症处理,同时安抚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紧急停药后向其讲解抗生素使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增加患者的了解程度,消除不良情绪。

3.4紧急护理

确定患者皮试结果呈阴性,无过敏史后,可常规配药缓慢静脉滴注,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停止用药,帮助患者平卧,给予2~4L/min氧气吸入,迅速呼叫医生,给患者皮下注射1ml0.1%盐酸肾上腺素,遵医嘱使用抗过敏性休克等药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灯生命体征,待症状得到明显的控制后需要留院观察1d,待患者各项体征恢复正常后方可离院[5]。

3.5加强用药管理

抗生素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因人而异,如果不合理使用药物种类和剂量,容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血尿浓度,因此要定期开展院内药物使用的培训工作,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用药知识学习,在实际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应全面掌握联合用药间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此外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反应药物、症状、处理措施等内容。

综上所述,急诊输液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后要明确发生原因,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要及时停止输液,严格遵医嘱使用相关的抗过敏、休克类药物进行抢救,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促使其康复,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智萍.180例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5(16):3621-3622.

[2]夏海兰.106例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4):529-530.

[3]吴良玉.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7,36(8):155-157.

[4]徐萍.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14):60-63.

[5]胡江敏.抗菌药物急诊输液患者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6(4):83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