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疗效观察

聂卫霞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古交矿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太原0302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丁苯酞用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脑血管疾病规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χ2=5.1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无差异,治疗一周、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轻微不良反应均在治疗结束后自行消退。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临床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期;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51-02

脑梗死是内科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流供应障碍所导致的脑部缺氧缺血,进而使脑组织产生不可逆损伤,产生脑神经功能损伤疾病[1]。急性期脑梗死在临床上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病情凶险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寻求快速高效的方法进行及时治疗是提高该病临床效果的关键。本文对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期轻中度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对该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期轻中度脑梗死患者,本次研究的诊断标准参见1995年脑血管疾病会议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为:(1)所有患者均为48h内发病的脑梗死;(2)均经脑部影像学诊断确诊为急性期轻中度脑梗死。(3)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感觉障碍或运动功能障碍;小脑功能障碍或者双眼协同活动;同侧脑神经障碍等。排除重度脑梗死患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为(59.65±7.54)岁。对照组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42~79岁,平均为(60.41±6.7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比较无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规范治疗,主要包括稳定患者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改善微循环药物,另外保证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给予抗感染治疗,针对患者的病情,酌情给予降低颅内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20050299)治疗,口服给药,每日3次,每次0.2g,持续用药两周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判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2周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另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患者NIHSS评分降低90%以上,患者的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患者NIHSS评分降低46%~89%,患者的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患者NIHSS评分降低18%~45%;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NIHSS评分降低低于18%。临床总有效率=(有效+显效+痊愈)/总数×100%。同时检测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对结果统计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其统计学意义以显著差异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14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中痊愈3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0%(31/40),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16,P<0.05);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现象,1例轻度肝功能异常;对照组中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均在治疗结束后自行消失,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梗死较高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丁苯酞是近年来自主研制的一种抗脑缺血药物,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丁基苯酞,是从芹菜中提取的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该物质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线粒体、改善微循环、调节能量代谢、促进血管再生以及抗炎等活性[3]。其作用机制主要为:第一:重建患者缺血区的微循环,通过选择性的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发挥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第二:通过作用于脑缺血区的线粒体,进而提高呼吸链上复合酶IV含量,进而改善呼吸链的功能;第三:通过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增加神经细胞对脑缺血部位的自我修复功能。另外,丁苯酞I~IV临床试验表明,该物质可以通过多靶点发挥增肌脑缺血再灌注和改善微循环的效果,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内供血供氧情况[4]。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期轻中度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观察丁苯酞的临床效果。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缓解,且观察组患者评分缓解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证明丁苯酞可以有效缓解急性期轻中度脑梗死患者的脑内供血供氧情况,减小患者的脑部梗死面积,进而促进机体内神经机能的恢复。同时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其临床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临床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俞小梅,王喜丰,张静,等.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7):2921-2924.

[2]朱以诚,崔丽英,高山,等.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Ⅲ期临床试验[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2):113-118.

[3]刘昌云,陈技挺,黄华品.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和NOS表达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48-3449.

[4]尹春丽,王耀伍,王丽英.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26):3091-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