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参与模式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情况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社区参与模式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情况影响分析

包连燕沈月平

(1.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苏州215123;2.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了解无锡市滨湖区社区参与模式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滨湖区最大的,流动人口最密集的一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建册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2014年社区参与管理后的487名流动孕产妇设为研究组,2010-2011年未进行社区管理的398的流动孕产妇设为对照组。组间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研究组孕产妇早孕建册率(81.72%vs46.98%)、接受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71.66%vs53.52%)、初检孕周<12周率(83.16%vs48.49%)、,围产期健康知识合格率(74.13%vs58.79%)和产后检查率(72.01%vs39.4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这种社区参与的管理模式使得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该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关键词:孕产妇;流动人口;社区参与管理;围产期保健

[中图分类号]R2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研究显示[1]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区参与的管理模式对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情况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的质量,提高其健康水平。卫生部、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于2006—2010年在北京市大兴区开展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试点项目中提出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情况。无锡市滨湖区为了更好的提高辖区内流动孕产妇的健康水平借鉴好的管理模式,从2012年开始将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纳入社区计生工作中,及时发现流动人口孕情并上报社区卫生中心,同时加强孕期保健政策的宣传工作。为了解本次社区参与管理对辖区内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情况的影响程度大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滨湖区最大的,流动人口最密集的一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建册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比较社区参与模式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情况的影响。由于该区自2012年起将将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纳入社区计生工作中,由社区计生人员及时发现流动人口孕情并上报社区卫生中心,同时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所以我们把2013-2014年社区参与管理后的487名流动孕产妇设为研究组,将2010-2011年未进行社区管理的398的流动孕产妇自动设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报表数据及无锡市孕产妇保健系统数据,制作并填写调查表,调查孕产妇一般情况、建册孕周及产检次数等情况,最后进行统一汇总分析。

1.3统计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特征表1显示:研究组孕产妇共纳入487人,平均年龄为29.4±6.1岁(18~50岁);对照组孕产妇合计398人,平均年龄为29.60±5.1岁(17~48岁)。研究组中学历小学及以下占13.96%,初中学历占55.23%,高中及以上学历占34.90%;对照组中小学及以下学历占14.32%,初中学历占51.01%,高中及以上占34.67%。研究组流动孕产妇初产妇占48.05%,经产妇占51.95%;对照组初产妇占44.22%,经产妇占55.78%。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流动孕产妇产前利用情况(表2)

2.2.1两组初检孕周情况比较12周之内进行第一次产检的比例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3.16%vs4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2.2.2两组产前检查情况比较5-8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研究组222名,占45.59%,对照组141名,占35.43%,研究组中9次以上产检人数为127人占26.08%,而对照组中72人,占18.09%。研究组接受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66%vs5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2.2.3两组产后检查情况比较研究组中72.07%的孕产妇接受产后检查,而对照组中仅有39.45%接受了产后检查。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3.讨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城乡的流动人口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而妇女和儿童又是这一群体的弱势人群。研究[2]显示,流动人口孕妇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与户籍孕产妇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3],这就需要把流入地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作为基层公共卫生的一项重点工作不断的规范化。该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进一步评估好的管理模式,来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情况。

参考文献:

[1]刘广美,潘继兵.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保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效果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1):62~63.

[2]张佩,庞汝彦,郭素芳etal.城市流动与户籍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285-1288.

[3]杨龙秀.盐城市区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调查[J].社区医学志,2011,9(13):57-58.

[4]王临虹,赵更力.妇女保健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8

作者简介:包连燕:女,初级,全科医学.

沈月平:副教授,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为通讯作者:沈月平

收稿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