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期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期护理

雍佳辉

雍佳辉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期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期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溶栓后24h、7d的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优于溶栓前,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围溶栓期护理有效保证了静脉溶栓安全进行,促进了患者病情恢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围溶栓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317-02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回流造成的大脑损伤。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一种常见的病症,对于该疾病一般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若出现该症状没有及时进行救治,会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1]。当前医学领域,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越早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本次研究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5~80岁,均数(62.35±3.47)岁。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未超过6h,经检查无脑出血现象及其他异常症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50例患者中有言语不清13例,肢体偏瘫15例,意识不清5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爱通立(一般剂量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溶于生理盐水,先用时1min静脉推注10%,再进行60min的静脉滴注,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24h后检查头颅内有无出血现象,若无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用药期间随时检查患者颅内状况,若出血应立即停止用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50例患者溶栓前、溶栓后24h及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全部录入SPSS19.0系统中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设定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发现,50例患者溶栓后24h、7d的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优于溶栓前,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

3.护理过程

3.1溶栓前护理

3.1.1一般护理为脑卒中患者建立静脉绿色通道,确保溶栓药物准确无误的输入静脉,患者进行MRI检测,同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情况及瞳孔变化情况[2]。

3.1.2心理护理由于脑卒中会突然对患者造成身体机制障碍,会使患者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耐心与其沟通,倾听患者诉求,通俗易懂的为其讲解目前的病情、治疗方法以及后期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疾病,从而减轻患者内心焦虑的状态,疏导其心理压力,并定时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和情绪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

3.2溶栓中护理

3.2.1控制溶栓药物输入速度为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根据患者体重计算出爱通立的用量后,先将10%的用量在1min内进行静脉注射,再将剩余药量加入生理盐水后在60min内匀速滴入。

3.2.2血压监测在溶栓开始后2h内,15min检测1次血压;6h内,30min检测1次血压;16h,1h检测1次血压。护理人员在监测血压的同时,要减少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并且前期的心理护理要达到效果,以防止患者情绪过激而造成的血压升高[3]。

3.2.3出血观察及护理溶栓过程中极易造成出血现象发生,其一是穿刺部位出血,其二是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及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若患者出现头痛、意识障碍及瞳孔大小不一的情况,则可能是脑出血。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查看有无出血情况,并及时通知医生做出有效干预。

3.3溶栓后护理

3.3.1溶栓后观察与护理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干净、整洁、通风,每天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肢体屈伸、旋转活动,并对其进行按摩,待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复查CT、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给予患者口服抗凝药,避免血栓发生。

3.3.2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用简洁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后期的注意事项。同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宣教,讲解仔细,直到患者理解、掌握。

4.讨论

脑卒中主要由血管病变、年龄、不良生活方式等原因引起的,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脸部、手臂、腿部突然麻木、无力,会产生神志不清、说话困难、失去平衡等症状[4]。根据临床经验,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期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入院治疗时间,促进其康复进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0例患者溶栓后24h、7d的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优于溶栓前,P<0.05,数据显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极佳。同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防止出现不良情况,特别要注意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和溶栓治疗24h内有无颅内出血现象,以确保患者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故有必要加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期护理,切实发挥出其改善患者病情,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光芳.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围溶栓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32):2998-2999.

[2]何彬彬.分析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围溶栓期护理方法及应用[J].饮食保健,2018,5(7).

[3]秦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93-93.

[4]陈宾.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期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