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门诊预防医源性感染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口腔门诊预防医源性感染对策

周维

哈尔滨宁心口腔诊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口腔感染事件的发生给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口腔科医源性感染防控是诊疗工作和患者就诊安全的重要保证,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口腔门诊医源性感染因子的全面分析,找出目前在医院感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对医源性感染的防治有着较大的帮助,进一步减少了医院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本文为口腔门诊医源性感染的防控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口腔门诊;医源性感染;预防措施;防治策略

前言

近年,口腔科感染事件发生频率逐渐提高,引起了人们和医护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口腔科门诊中,其医疗器械、诊疗的环境和医护人员的接触部位都极易受到感染,一旦发生口腔科医源性感染,对于感染者而言是非常痛苦的。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口腔门诊医源性感染因子的全面分析,找出目前在医院感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防范意识,减少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概率,做好相关医疗器械和医疗环境的消毒灭菌工作。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1口腔医源性感染的原因

1.1口腔诊室诊疗环境的污染

相比于其他的科室门诊,口腔门诊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该门诊一般对于检查、诊断和治疗都在同一环境中完成,门诊空气的合格率较低。在治疗的过程中,高速手机、超声设备以及其他的设备使用时形成的飞沫,还有雾化的血液和唾液以及其他的碎屑等,粒径较小的物质在空气中都可以存在较长的时间,而相对粒径较大的物质则会和尘埃混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感染的潜在威胁因子。同样在修复牙齿的过程中,进行打磨操作时出现的粉尘也是导致空气污染的重要因子。由于在口腔门诊中存在着汞、铬化合金、单体和酚醛类的消毒防腐的物质存在,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并随着空气进入到人体内,对人体内部器官和外部皮肤造成较大的损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

1.2口腔诊疗操作造成的感染

在口腔门诊中,由于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造成感染事件发生的案例较多。有研究表示,在进行口腔门诊相关诊断和医治过程中,医生手部感染HBsAg的概率为11.39%。另有研究者在一次口腔门诊的调查中,检验了125例拔牙患者的牙槽血,其中HBsAg成阳性占比达到了7.49%;还有研究者对68例病的牙髓血进行了HCV检测,发现HCV的阳性占比达到了3.7%。同时有研究表示HBV在口腔中的检出率要远远高于HIV,因此HBV的临床危害性要大于HIV。而HCV的传播渠道为血液和唾液,其感染性要比HBV小,但大于HIV。因此在众多感染源的威胁下,如果医护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医源性的感染事件发生。

1.3口腔医疗器械传播的感染

据统计,在我国携带乙肝病毒的患者已经占到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而根据美国的一项报道称,近7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都含有HBsAg。有研究发现,在不消毒的情况下,使用口腔科的器械,感染HBsAg达到了31.20%,而将口腔科的医疗器械经过高温消毒和2%戊二醛浸泡后,感染率为0%。如果使用常规的消毒办法对口腔科医疗器械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则感染HBsAg的概率为7.1%,这进一步表明了良好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预防感染的效果。

口腔治疗中的手机和综合治疗台也是出现污染的重要渠道,有研究者在研究中对乙肝患者、艾滋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临床上的检测,发现在对这三类患者使用后,检测手机的内部检测出了包括:HBV病毒颗粒、HIV病毒颗粒、HIV逆转录DNA和健康人的唾液细菌。同时还有相关的报道称,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将HIV病毒传染给了医治的患者。因此,可以发现口腔医疗器械是目前口腔科感染的主要途径,可以直接导致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控制口腔医源性感染的对策

2.1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其无菌观念

医护人员是传染的高危人群,同时也是一种传染的媒介。因此口腔科门诊应该定期组织医护人员的体检,并对没有乙肝抗体的医护人员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并且要求医护人员在临床进行相应操作的过程中,应该佩戴好相应的防护工具,例如:带上帽子、一次性的口罩、一次性的手套和经过消毒后的护目镜。在进行相应的治疗之前,需要让患者使用0.1%氯己定的漱口液进行漱口,减少口腔中的残渣和细菌。医护人员在操作的前后应对手部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如果治疗的患者是艾滋病患者,则应该佩戴两副一次性的手套和手术衣,避免双手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治疗后应该立刻进行相应的消毒。所以在诊疗前应该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全面的掌握病患的信息,并施以必要的检查,针对病患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2减少口腔诊疗室的细菌污染

每天在诊疗工作结束后,选用开启紫外线等进行照射和消毒,并应用40%戊二醛和0.1%氯乙定溶液进行喷雾式的消毒处理,一般进行1~3次,每天早上应该对诊疗室进行开窗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细菌的含量。对地面和门窗再次用紫外消毒后方可进行使用。

2.3加强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

加强对口腔科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一定要做到,器械使用一次就进行一次消毒,消毒后进行相应的清洗和灭菌,然后放入无菌或者干净的环境中以便再次使用。在操作中尽量的使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并且对手机等医疗器械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消毒,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由于操作引起的交叉感染,并且这样消毒对于机器的损伤较小。而对于一些金属性的器械和怕热型的器械可采用进入2%碱性戊二醛溶液,一般可以浸泡30min。将取出的仪器经过无菌蒸馏处理,消除残余的戊二醛溶液。在口腔科中一些牙齿的替代品和修复体等在使用前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3.结论

总而言之,医护人员要提高相应的防范意识,加强对医源性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医疗器械的消毒,减少诊疗室细菌的污染,从而降低口腔门诊医源性感染发生的概率。同时本文为口腔门诊医源性感染的防控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曾桂琼,郭宝英.预防口腔门诊医源性交叉感染的管理[J].现代医院,2008,8(6):123-124.

[2]刘佳,杨海港,岳婷,等.传染病医院口腔科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军医,2015(1):46-48.

[3]丁翠连.有效预防口腔科门诊医原性损伤[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48-149.

[4]鱼慧峰.口腔医源性感染的危害因素及预防[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116-117.

[5]邓岚.口腔医源性感染问题的有效预防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