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特点和效果观察宋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特点和效果观察宋静

宋静高彩军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11)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特点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中抽取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这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结果:90例患者共有180颗牙齿缺损,缺损最多的有6颗,缺损最少的2颗。其中进行全口牙齿修复的患者有40例,进行下口的义齿修复的患者有20例,进行上口的义齿修复患者有30例。口腔修复一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访问,所有患者都能按照医嘱完成口腔的保健工作,患者口腔保健率为100.0%。结论:老年人口腔修复前,应做好临床诊断、病史分析等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治疗结束后,为患者提供术后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认知,提升口腔修复效果。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修复;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109-02

牙齿缺损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在退行性改变以及疏忽口腔保健的作用下,老年患者很容易发生口腔问题,一旦患者出现口腔问题,就会影响到正常饮食,给患者自身的健康生活造成影响。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针对老年人口腔问题,临床常用的就是口腔修复治疗。口腔修复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伴随着口腔修复医疗技术的提升,为口腔患者的健康带来了福音。本文就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特点和效果作了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为我国90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作如下接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用对象为我院90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患者入选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本次研究的9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5例,男女比例11:7,年龄在67~78岁,平均(77.25±0.25)岁。牙周病患者15例,牙缺损患者60例,牙齿松动患者15例,其中牙周病患者10例,牙齿缺损患者40例,牙齿松动患者20例,同时存在上述两种以上问题的20例。

1.2方法

对本次研究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口腔修复方案及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病情询问:在患者入院后,仔细询问患者的口腔情况,倾听患者的主诉,以便了解患者的病史、牙齿过敏史等问题,然后根据患者的口述,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并制定修复治疗方案。

(2)检查。在询问患者的病情后,协助患者做口腔检查,尤其是易出现口腔问题的部位,如颞下颌,如有需要,要引导患者做X光片进行详细检查。通过检查,了解患者口腔牙齿缺失树木、残冠与残根及余留牙齿的状况。

(3)修复前的治疗:根据所制定的口腔修复方案,先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洁,将残留在口腔内部的污垢清除干净,拔除松动的牙齿,对可以保留残冠残根的进行根管治疗;对患有牙周病或龋齿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患者出现口腔炎性反应时,应先使用对应的药物消除炎性症状,在炎性症状消失后在进行相应的治疗。

(4)口腔修复:根据患者的修复需求、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在确定方案后进行牙体准备,取印模之后反复进行试戴与调整,确保牙体完全吻合。

(5)修复后的口腔保健指导。在口腔修复后,将口腔需要注意的问题告知患者,提高患者的保健能力。同时,要定期进行随访,询问患者的口腔恢复情况,并叮嘱患者发生一样时,要立即就医,切忌自行处理。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均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处理,统计分析得出的数据结果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

2.结果

2.1口腔修复整体状况

90例患者共有180颗牙齿缺损,缺损最多的有6颗,缺损最少的2颗。其中进行全口牙齿修复的患者有40例,进行下口的义齿修复的患者有20例,进行上口的义齿修复患者有30例。

2.2老年口腔修复治疗效果

口腔修复一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访问,所有患者都能按照医嘱完成口腔的保健工作,患者口腔保健率为100.0%。

3.讨论

对于老年人而言,口腔问题发生率较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要高,因为老年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机体机能会逐渐下降,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进而容易出现牙齿脱落、缺损、松动等问题。同时,老年人的牙龈、粘膜会不断萎缩,进而造成口腔中出现大量残冠残根,在这种情况下,会加重其他健康牙齿的负荷,造成其他健康牙齿也出现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正常进食及生活质量[2]。本院对老年人进行相应的口腔修复后取得了较好的显著,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口腔修复,俗称镶牙,主要是针对牙齿缺损、牙齿缺失后的治疗工作。对于老年人而言,在出现牙齿缺损、缺失问题后,会严重影响到其正常进项,给其生活造成困扰。而口腔修复是利用人工修复体针对牙周病、颞下颌关节病和颌面部缺损的治疗[3]。在口腔修复治疗前,医师应先观察患者的牙齿缺损、缺失情况,询问患者的病情,必要时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确定患者牙齿缺失、缺损数目,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4]。同时,医师要让患者自己或家属了解病情和修复条件,并告知可能采取的修复方法、每种可能修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各种修复方法所需的大概时间及相关费用等[5]。在口腔修复完成后,医师要将修复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告知患者,叮嘱患者定期复查,避免口腔恢复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6]。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对有牙缺损、牙缺失老年患者进行口腔恢复治疗,可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智松.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特点和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0):23+25.

[2]焦晓琴.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特点和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0):69-70.

[3]樊国光.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特点和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4):146.

[4]王跃.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特点和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24):16-17.

[5]李辉.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特点和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16):54-55.

[6]吴晓平,王友山.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特点和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09):1661-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