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研究

周亚

长沙市第一医院410005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与参考组(n=45),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期间配合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促进患者良好康复,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护理路径;康复

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为15.6%,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群体,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关节镜下治疗成为膝骨关节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效果确切,然而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且关节镜下手术操作要求较高,医护人员积极地护理配合尤为重要。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新型护理方法,为探讨其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影像学等诊断确诊,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具有关节镜下手术指征。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8-80岁,平均(63.28±3.33)岁;病史3个月-2年,平均(10.92±0.28)月。参考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18-80岁,平均(63.30±3.29)岁;病史3个月-2年,平均(11.02±0.30)个月,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1)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制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手术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实施。入院当天,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其基本情况及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手术前1d,与主治医生共同查房,核对基本信息,并快速评估患者病情,了解其膝关节炎严重程度及功能情况,制定系统的治疗方案;护士长指挥小组成员做好术前准备。手术当天,麻醉起效前,医护人员一直陪伴,安抚患者,告知其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等,安抚患者紧张情绪。术后第1d,查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告知其手术很成功,进行饮食指导、康复锻炼指导等;术后第2d,根据其恢复情况逐渐恢复进食,将患者躯体护理方法、并发症预防等告知患者,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干预。术后3-7d,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在床上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出院当天,出院前健康指导,包括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合理的功能锻炼及及时复查等。

1.3观察指标

(1)VAS评分[1]:分值0-10分,分数越高则疼痛越严重。(2)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进行为期1个月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2]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包括需要支持、跛行、疼痛、交锁、不稳定、肿胀、上下楼梯及下蹲共8个方面,每项最低0分,最高5、10、15或25分不等,分数越高表明关节功能恢复越好。84分以上:功能正常;66-84分:功能尚可;<65分:关节功能较差。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未见并发症,参考组2例神经血管损伤、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止血带麻痹,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术后1个月Lysholm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比较(,分)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方式比较更为规范、科学,针对患者不同的特征制定不同的护理路径,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对应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及精准性,同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等风险,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证明这一观点。疼痛是关节镜下术后患者常见现象,不利于其早期功能康复的进行,而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医护人员在术前即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使其心理有准备,同时配合呼吸镇痛法等训练,术后镇痛泵的使用等,能够降低术后VAS评分(P<0.05),对其功能康复训练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意义。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表明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性。

总之,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谢磊,刘佳,王华军,等.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J].中国老年学,2017,37(4):959-960.

[2]吴俊,潘锁花,王莉芹,等.关节腔内注射生物制剂修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关节软骨及功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4):5566-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