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影响因素研究

武晓萌

武晓萌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0)

【摘要】目的:剖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供临床借鉴。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集到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134份。采取回顾性剖析法,对134份病例报告进行详细的剖析。结果:134份病例报告中,患者多为中老年者(67.16%),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构成比最高(39.55%),用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58.96%),发病时间主要在用药后2h内(79.1%),多损伤附件与皮肤(41.79%)。结论:药物种类、用药时间、用药方式以及患者年龄等均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故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还应结合患者病情,并经充分考虑后,合理明确用药的种类及方式,预防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影响因素;抗菌药物;用药方式;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203-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4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病例报告,收集时间:2014年1月~2015年10月。其中,男性病例报告79份,女性病例报告55份;年龄为3~85岁,平均(39.4±5.3)岁。

1.2方法

参考“中国药典(2010版)[1]”,对本研究收集到的134份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并做相应的分类统计,如:患者年龄;用药方式;药物种类;临床表现。

2.结果

2.1基本情况

134份病例报告中,3~14岁年龄段者15例(11.19%),15~30岁年龄段者29例(21.64%),31~60岁年龄段者71例(52.99%),>60岁年龄段者19例(14.18%)。

2.2分析药物种类和ADR间的关系

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5版)”,对本研究所选病例报告中所使用到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类,如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得知: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率最高,然后再是硅诺酮类、青霉素类,其构成比依次为39.55%、23.13%、17.91%。

3.讨论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虽在临床各科中都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但其引发的不良反应也较多。有资料显示[2],我国临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合率高达50%以上,占据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第一位。观察发现,因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多器官亦或者是多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与附件;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不仅会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同时还会损伤其心理健康。此外,也有研究表明[3],在所有ADR病例中,老年者占多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年者器官功能下降、药物敏感性高,当其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后,体内的血药浓度会逐渐升高且半衰期也会延长。故临床在对老年者进行用药时,还应谨慎小心。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134份病例报告中,中老年者的构成比高达67.16%(90/134),头孢菌素类ADR病例数高达53例(39.55%),用药后2h内是患者出现ADR的主要时间段,其构成比为79.1%(106/134)。针对用药的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58.96%)。从ADR损伤的器官或系统来看,皮肤与附件最为常见(41.79%),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瘙痒;荨麻疹;皮肤潮红;皮疹;水肿。

总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患者年龄;用药时间;药物种类;用药方式。对此,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还应严格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并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合理为其选取最佳的药物种类,同时明确用药时间、用药方式与剂量,以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安全性,预防ADR。

【参考文献】

[1]田霞,唐叶秋,范红春等.187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2):170-173.

[2]蔡楚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处理方法[J].北方药学,2014,(3):108-108,109.

[3]侯思捷,廖异平.17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82-84.

[4]汪慧芳,赵心同,江佳等.我院31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事,2014,28(6):66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