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骨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3

强骨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分析

杜中华1.2窦中岭2

杜中华1.2窦中岭2

(1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三门峡医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本文选取我院门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分为不同对照组,对治疗前后,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骨密度、疼痛积分、骨代谢指标及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研究认为强骨胶囊和阿仑膦酸钠均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良好药物,联用在骨密度的提升,疼痛症状的缓解,治疗有总用效率的提高均较单用更有优势,临床疗效更确切,药物安全性可靠。

【关键词】强骨胶囊;阿仑膦酸钠;联合;原发性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145-04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在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由于西药治疗骨质疏松具有疗效快等优点,但却有不能长期服用且副作用明显等缺点,而中药治疗却有可长期服用且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是否可以发挥中西医各自优点,两者联合起来治疗骨质疏松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关注。且通过文献查询,强骨胶囊和阿仑膦酸钠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指南用药,但强骨胶囊联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较少,且均都局限于动物实验。探讨强骨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中西结合治疗原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望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临床治疗途径。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a、研究样本:我院骨科门诊2014.10~2015.10原发骨质疏松患者120例。临床一般资料如表1,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正常为BMD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骨质减少为BMD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为BMD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症为BMD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并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脆性骨折。该诊断标准中BMD(骨密度)可在中轴骨及外周骨骼测定。

c、骨质疏松患者选择标准: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女性65岁以上,男性70岁以上。自愿作为受试用药,且愿意接受签字治疗。

d、骨质疏松患者排除标准:排除继发性及特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不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不能按规定服药及不能配合的患者;对药物过敏的患者。

e、实验分组:对照组:A组、钙尔奇D600胶囊;B组、强骨胶囊+钙尔奇D600胶囊;C组、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600胶囊;治疗组:D组、强骨胶囊+阿仑磷酸钠+钙尔奇D600胶囊。

f、监测项目:(1)骨密度检测;(2)疼痛症状缓解(NRS评分系统);(3)骨形成指标: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骨吸收指标: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4)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通过患者服药过程反应统计,严重不良反应的退出研究;药物安全指标: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

g、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判断标准。(1)显效:全身多处疼痛症状消失,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增加。(2)有效:全身多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但骨密度检查显示无明显增加。(3)无效:临床症状及骨密度检查治疗前、后无改变甚至加重。

1.2治疗方法

强骨胶囊(岐黄制药0.25g/粒),一次一粒,一日三次,阿仑膦酸钠(福善美70mg/片),一次70mg,一周一次,钙尔奇D600胶囊,一次一粒,一日一次。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按此用法按时服药。

1.3疗效评价

1.3.1疼痛评分标准采用NRS评分系统,进行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的统计学比较。

1.3.2骨密度检测治疗6个月、12个月骨密度(BMD)的变化,各组均在治疗前和6个月、12个月时应用美国诺兰德数字化双能骨密度测量仪测定腰椎L2-4与左股骨颈WARD三角的骨密度。

1.3.3药物不良反应检查血常规,肝肾功,钙、磷改变,观察药物使用期间的不良反应及病人是否可以耐受。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及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止痛效果

从图1的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四组治疗前疼痛积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D较对照组A、B、C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积分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D较对照组A、B、C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积分比较P<0.01,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强骨胶囊与阿仑磷酸钠单用或联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均有良好止痛作用,但联用效果更快、更明显。

图表1

2.2骨密度改善情况

从图2、3的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四组治疗前骨密度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D较对照组A、B、C骨密度明显提升,骨密度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D较对照组A、B、C骨密度明显提升,骨密度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强骨胶囊与阿仑磷酸钠联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改善骨密度具有良好的疗效。

2.3治疗效果有效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判断标准。治疗12个月A组显效率为0、B组总显效率为26.7%、C组显效率为30%、D组显效率为60%。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D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A、B、C,治疗效果明显,显效率比较P<0.01,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A组总有效率为10%、B组总有效率为60%、C组总有效率为63.3%、D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D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A、B、C,治疗效果明显,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能体现药物疗效,显效率更能体现药物的治疗确切效果,由此可见,强骨胶囊与阿仑磷酸钠单用或联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均有显著疗效,但联用效果更快、更明显、更优越。

图表4

2.4骨代谢指标改变

骨代谢指标从下图5、6、7中可以看出,四组治疗前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空腹2小时尿钙/肌酐比值无明显差异,骨代谢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个月后B、C、D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空腹2小时尿钙/肌酐比值骨代谢指标有显著改变,较治疗前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下降、骨钙素升高说明骨形成增加,空腹2小时尿钙/肌酐比值明显下降,说明骨吸收明显减少,说明强骨胶囊和阿仑膦酸钠单用或联用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均有效,促进骨代谢的改变,使骨形成增加,骨吸收减少。治疗6个月后骨代谢趋于平稳。

2.5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6例发生恶心、胃酸等胃肠道症状,C组2例和D组4例出现同样症状,但均能够坚持完成疗程且能自行消退。B组有4例出现便秘症状,所有患者行钙、磷化验,血常规及肝肾功检查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无明显异常情况发生。

3.讨论

目前骨质疏松的治疗可谓是百家争鸣,现代医学在骨质疏松的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对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越来越明确,并研制出大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药,(1)抗骨吸收类药物:雌、孕激素、降钙素类及双膦酸盐类;(2)促骨形成药物: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素,VitK;(3)促骨矿化药物:钙剂、VitD;(4)强骨胶囊,骨疏康颗粒及仙灵骨葆胶囊等中药制剂。朱晓兵研究表明钙剂和VitD作为膳食补充剂,只能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基础治疗措施。激素类药物在治疗骨质疏松中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副作用较明显,临床中应用相对较少。相关研究表明阿伦膦酸钠和强骨胶囊临床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药物安全性高,目前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

阿仑膦酸钠属于第二代含有氨基的双膦酸盐,能够强有效地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水平。张小磊等动物研究发现阿仑膦酸钠可选择性地结合到骨吸收位点上,尤其是破骨细胞,能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n51,通过作用于破骨细胞,使骨形成平均量超过骨吸收量,间接影响骨形成,保持正骨平衡,骨转换率降低,减少骨小梁穿孔或薄弱的危险,保持骨强度,相关研究表明阿仑膦酸钠可明显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增加骨强度,降低骨折风险,且有效缓解疼痛。

强骨胶囊成分主要是骨碎补总黄酮,骨碎补具有补肾、壮骨、强筋、止痛的功能。相关报道称强骨胶囊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骨形成,通过直接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骨形成。同时有抑制骨吸收的双向调节作用,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成为成熟多核破骨细胞,使其凋亡,失去破骨能力,从而抑制骨吸收。

阿仑磷酸钠可明显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抑制骨吸收,强骨胶囊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形成,同时有抑制骨吸收的双向调节作用。通过本研究表明强钙尔奇D600的主要成分为钙和维生素D,属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必不可少的基础补充剂。但单用钙尔奇D600治疗骨质疏松症,不足以维持骨密度、改善疼痛症状及影响骨代谢。强骨胶囊和阿仑膦酸钠单用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也具有明显作用,可提升骨密度,改善疼痛症状,降低骨转换速度,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强骨胶囊和阿仑膦酸钠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联合应用较单用骨密度提升更明显,疼痛症状显缓解更充分,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提高更显著,较单用有显著优势,统计学有显著差异。两者联合应用,中西结合,临床效果更确切,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又起到相辅相承的作用,抑制骨吸收、同时可以促进骨形成,降低骨转换速度,促进成骨,提升骨密度,有效缓解疼痛,同时用药安全性不受影响,安全可靠,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优良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亚莉,田红旭等,师管花.郑州地区10860名健康体检患者骨密度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12):1245-1246.

[2]曹燕明,刘训志.骨代谢指标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变化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18-7.

[3]张萌萌.骨重建中的骨代谢指标[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8):866-873.

[4]朱晓兵.强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5):196-197.

[5]谢俊大.双膦酸盐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相关问题[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25(1):37-39.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3A3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