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的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成药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的对策探讨

宋瑜关新莉

宋瑜关新莉(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药剂科8334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我院中成药合理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一般规律及特征,总结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并发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我院应用中成药而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规律。结果68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统计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及年龄无关;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严重,占38.2%;不良反应在30min内发生者42例,占61.8%,首次用药发生者51例,占75%;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60.3%;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占75%。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中成药的组成及有关临床资料,重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减少中成药的联合用药,主动展开全方位的不良反应监测,科学、合理的应用中成药。

【关键词】中成药合理应用安全性不良反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037-02

中成药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用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标准加工制成的制剂,是我国历代医药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合理使用中成药对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如果选用或配伍不当,可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总结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研究其临床特征、防治措施的重要方法,对临床安全用药和ADR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1]。本文对我院近两年68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和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总结预防对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发生高度怀疑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共6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6岁至77岁,平均54.4岁。68例中51例为联合用药。

1.2方法对患者的男、女性别、不良发应发生时间、首次用药、联合用药、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按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

2结果

68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统计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及年龄无关,具体见表1;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严重,占38.2%,具体见表2;不良反应在30min内发生者42例,占61.8%,首次用药发生者51例,占75%,具体见表3;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60.3%,具体见表4;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占75%。具体见表5。

3讨论

中成药组成药物繁多,这就要求临床医师用药时了解中成药的成份、功用、主治作用等,掌握辨证施治,准确把握药物的适应证,避免误用[2],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3]。如何避免因不合理应用带来的不良反应或超量用药给患者造成的经济负担,成为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

中成药对人体的效应有两重性,即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我们医生的责任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避其不良反应,临床中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笔者认为合理应用中成药应注意以下几点:(1)辩证选药,辩证论治是中医诊断与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应用中成药的基础。临床医生只有熟悉中医理论知识,掌握辨证论治方法,才有可能做到合理使用中成药。临床中成药处方名目繁多,正确选用中成药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以及脉象、舌苔综合分析,选用合适的药物,做到药证相符。(2)选用中成药还要注意剂型和剂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不同的中成药剂型,方能产生良好的疗效。剂量过大,则药效太猛,克伐人体正气;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效果。在一般情况下,应按规定剂量服用,不宜随意变动,尤其是对含毒性或药性猛烈的药物更应如此。如牛黄解毒丸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过量服用会导致中毒[4]。(3)中成药的配伍应用应合理,配伍的目的是增强临床疗效,但同时存在成分重复、用药过量的风险,如果是毒性药材或药性峻烈的药味,更容易发生毒副作用,加之中成药本身成分比较复杂,是复方制剂,多种中成药联合应用时,应该注意各种成分之间的药理作用,两种中成药合用就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应持审慎的态度,要时刻谨记“十八反”、“十九畏”。(4)注意给药时间,一般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确定给药时间,只有适时服药,才能发挥其治疗作用。一般健脾药、补益药、止泻药等饭前服用奏效迅速;口服药每日服2~3次,于早、晚或早、中、晚各服一次;制酸药宜在饭前服,以中和胃酸并增强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镇静安神药多在睡前1~2小时服用。(5)静脉给药应慎重,静脉给药没有吸收过程,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能快速达到药物的有效峰浓度,但是静脉注射液的PH、微粒、渗透压、内毒素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我国中药注射剂使用现状,包括注射剂过度使用及滥用,不合理配伍用药较多[5]。目前WHO已将注射剂人均用药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的重要标准之一,故临床医生应从药物经济学和安全性考虑,对于任何疾病,尽可能遵循能用口服制剂就不用注射剂,能用肌肉注射就不用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6]。

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的对策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临床正确合理使用药品,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的重要保证。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的对策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中医中药知识的培训,提高临床医师的业务素质及业务水平,坚持辨证论治,明确病因病机,并根据个体差异确定治则;全面了解所用药物的处方组成、性能、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对不良反应较强的中成药应慎重应用,不可随意增加服用剂量,坚持对证用药,合理用方,对确实需要多种药物(尤其是中西药结合)配合使用治疗的,要了解药物间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切实做到合理安全使用。对含毒性成分的中成药应严格掌握“中病即止”的治疗原则。(2)健全中成药管理,加强处方监管力度,对开具大处方、用药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纠纷加大打击力度;加强中、西药分管制度,医院建立急诊中成药专柜,与西药进行分开管理;总结药物的药理作用、理化性质、不良反应以及药物间的配伍禁忌,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3)结合临床实际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若临床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及时开展跟踪调查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要积极开展药物咨询工作,及时把医院中成药的主治、功效、适用范围、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汇编成药讯资料,为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提供有效地药学咨询服务,防止不合理应用;同时定期组织医师、药师之间的业务交流,通过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业务水平,药师应认真严格把好处方合理用药关,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而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中成药,才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功效。因此,合理使用中成药是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张加雄,王凌.浅析中成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lO,5(1):38.

[2]刘慧文.我院西医使用中成药现存的几点问题[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1):80.

[3]金晓砚,修赤英,赵环宁,等.我院2005年24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5):378.

[4]梅全喜,吴惠妃.中西药的不合理联用[J].中国执业药师,2007,3(7):19.

[5]曹扬波,胡燕.合理使用中成药临床体会[J].江西巾医药,2005,36(9):53—54.

[6]黄亦琦,黄文传.中成药辨证运用探析[J].中医药通报.2007,6(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