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低上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低上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杨素珍田彩云韦莉萍李敬白*通讯作者李敬白*

杨素珍田彩云韦莉萍李敬白*通讯作者李敬白*

(南京市浦口医院感染管理科,南京,210031)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低上报现象的原因,根据循证医学依据制定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方法主动监测与问卷调查访谈形式,回顾性分析我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其低上报情况,发放问卷277份,收回252份。结果职业暴露的发生率42.86%,其中医生占22.22%、护士占59.25%、检验病理人员占7.4%。结论在职业暴露中以锐器伤为主,漏报告现象严重,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于医生、医生高于检验病理医技人员,追踪随访缺失,可见医务人员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风险,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注重暴露风险环节管理,规范操作行为,简化职业暴露后上报流程,建立职业暴露后的追踪随访组织。

【关键词】职业暴露低上报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在医院遭受的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中最严重的伤害是针刺伤,而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主要途径。目前已知血源性病原体包括HBV、HCV、HIV、梅毒等30余种,其中以HBV、HCV、HIV最常见,发生职业暴露后平均感染率分别是6%-30%、1.8%和0.3%[1],可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问题异常严峻。在等级医院评审中,尽管完善了职业暴露管理制度、上报流程,但实际工作中,职业暴露时有发生,存在职业暴露后的低上报甚至不报告现象,为了解我院职业暴露现状,低报告原因,笔者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根据我院医务人员主动上报登记与发放问卷调查表、访谈,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监测对象对临床手术科室的医生、临床护士及检验病理医技人员、工勤人员。

1.2方法调查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职业暴露后主动上报登记暴露的情况。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职业、科室、年龄、是否发生职业暴露、暴露后是否及时上报、未报具体原因、暴露方式、暴露源5项血源性传染病抗体检测结果,追踪随访、现场应急处理、后续治疗等。

2结果

2.1主动上报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32人次,以针刺伤为主。发放277份职业暴露调查表,收回252份,血源性职业暴露108人次,职业暴露发生率42.86%,上报率仅29.62%,职业暴露高危因素分类见表1。

表1职业暴露高危因素构成比

3、讨论

3.1职业暴露高危环节

2014年1月-2015年1月主动上报的,针刺伤占主要原因,从表1看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中以针刺伤为主,护士拔针及拔针后的处置不当最多,其次医生缝合伤口的缝针及手术器械损伤、动静脉穿刺及注射,二次处理针头时,从调查情况看处理锐器不戴手套现象较多,嫌戴手套操作不方便,缺乏防护意识。

3.2职业暴露后上报率低原因分析

3.2.1从表3-4医生上报率低于护士,HIV、HCV上报率100%,暴露源HBV上报低于前者,我国乙型肝炎总感染率达60%[2],医务人员乙肝疫苗注射较为普及也是导致轻视上报的原因,而对HIV、HCV比较恐慌,感染后无特效治疗,故能及时按规定上报。而胡必杰、高晓东[1]等提出职业暴露后感染乙肝的几率6%-30%,值得大家重视。

3.2.2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淡漠,刺伤浅无需报告、工作忙来不及报告、源患者不详不报告,对暴露后危害性认识缺陷,说明职业安全教育不足,存在误区。

3.2.3监管部门管理不力:19.73%暴露者认为上报对自己帮助不大,医院预防保健科缺乏医生,多数由护士承担,缺乏专业知识,对职业暴露者不能正确评估,不能积极追踪随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患者已出现猛增趋势[3],由于疾病谱的改变,经血液传播疾病已成为医务人员所面对的职业性潜在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4、对策

4.1加强高危环节的质量控制

由于护士及手术科室医生是针刺伤的高危人群,静脉采血是临床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环节[4],细化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纠正导致利器伤的高危行为[5],制定使用针具、正确持针、拔针、分离针头方法,禁止徒手传递锐器,使用托盘传递,避免二次清理针头,需第一时间将锐器放入利器盒[2],禁止双手复帽等。

4.2职业安全教育

学习转变观点、观点改变行为,国内外研究都充分证明: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教育是有效减少锐器伤的有效措施,分层次、分阶段、广覆盖,开展多种形式培训、现场演示、图片展示、情景培训等,尤其对新上岗人员、低年资的医护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定期公布与针刺伤有关的高危诊疗操作等数据[6],警示全员,反复强化培训,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努力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4.3推广使用安全的医疗护理器具,减少不必要的注射,如安全注射器、一次性回弹采血针、胰岛素泵,使用无针系统及有防护装置的锐器,可减少62%-88%的锐器伤[7],研究显示,在一些国家70%的注射从医疗上来说都不是必需的[8],而我国门诊大量的输液也是过度治疗,同理,减少无意义的输液能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几率。

4.4加强日常防护安全的指导与督查,将职业安全纳入常态化管理,将标准预防作为基础防范措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规范操作,减少针刺伤的危险行为。

4.5完善报告制度,简化职业暴露上报流程,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安排专门部门、有经验的医师及时评估、跟踪随访,做好登记,报告资料也为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提供法律保护的证据[9]。

参考文献

[1]胡必杰、高晓东、索瑶等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最佳实践P3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余菊林、刘杏桃、丘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3):3182-3184

[3]殷大奎,认清形势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1):35-38

[4]钱云、袁素娥、李春辉、刘芬、王曙红,护理人员采血环节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8(13):490-492

[5]索瑶、范珊红、高晓东,陕西省11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2)

[6]高晓东、胡必杰、王文娟等上海市70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2):1713-1714

[7]黄小红、覃金爱、韦志福等,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48-750

[8]HauriAM,ArmstrongGL,HutinYJ.Theglobalburdenofdiseaseattributabletocontaminatedinjectionsgiveninhealthcaresettings[J].InJSTDAIDS,2004,15(1):7-16

[9]陈静、范丽娟、张曼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率低的原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5767-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