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探讨

李秀文

新津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在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56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作为样本人群,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2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注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数据。结果:经过对应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止血成功率以及止血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显著提升止血成功率以及缩短止血时间,值得临床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疗效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凶险以及病情严重等临床特点,可以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药物治疗来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同时利用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有效止血,临床用药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如兰索拉唑,可以良好抑制H*-K+-ATP并阻碍胃壁细胞H+进入到患者肠胃中,具有较为持久的抑酸功效以及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2]。为了进一步探究在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对56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进行了以下过程探究以及以下结果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探究对象需在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中选取,患者例数是56例,组别是2组,分组方法是抽签法,对照组中患者例数是28例,男女患者比例是16:12,最大年龄是69岁,最小年龄是24岁,中位年龄为(40.02±4.24)岁;观察组中患者例数是28例,男女患者比例是15:13,最大年龄是68岁,最小年龄是25岁,中位年龄为(39.87±5.02)岁。所有患者均对本次探究的相关内容(探究目的、探究过程以及相关治疗方法)进行了充分了解,均表示愿意配合本次探究。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情等),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注射治疗:用药方法是静脉滴注,用药剂量是40mg,将40mg奥美拉唑与10ml专用溶剂混合后加入100ml氯化钠溶液中稀释,每次给予患者40mg,一天给药2次,将滴注时间控制在30min以上;

给予观察组患者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将30ml注射用兰索拉唑与10ml专用溶剂混合后加入100ml氯化钠溶液中稀释,每次给予患者30mg,一天给药1次,将滴注时间控制在30min以上;

给予2组患者7d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

当患者治疗36h后,出血症状完全消失判定为有效;当患者在治疗36h至72h内出血症状完全消失判定为好转;不符合以上标准判定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是有效率和好转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分析本次参与探究的56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所有临床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2组患者止血时间对比结果,经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用率的形式表示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止血成功率对比结果,经X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将2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的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详情如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详情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危急重症,发病诱因是患者胃黏膜上的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之间平衡失去稳定性,导致溃疡基底部血管显露,被胃酸溶解消化后使得出血部位的凝血块逐渐脱落并导致血小板难以有效聚集,从而造成出血症状形成;另外胃酸过多还会导致凝血酶原功能受损并最终导致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症状,因此,临床上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时将治疗要点主要集中在应用抑酸药物上,临床疗效较为理想[3-4]。

注射用兰索拉唑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有效药物之一,属于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同时作为苯丙唑衍生物具有较高生物利用率,较强的亲脂性使得该药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以迅速透过壁细胞膜转变为次磺酸以及次磺酸衍生物,以显著发挥其临床功效,对HP的高抑菌活性使患者的胃酸分泌受到了显著抑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5]。

奥美拉唑同样作为苯丙唑衍生物但是在临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时应用较少,这主要与注射用兰索拉唑存在较高生物利用率以及较强的亲脂性、HP高抑菌活性存在一定的关系。据相关性文献报道,临床上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时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还可以对胃蛋白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并有效保护胃黏膜,可显著缩短出血时间以及提升止血成功率[6]。

本次探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6.42%,止血时间以及止血成功率分别是(30.82±6.92)h、100.00%,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在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显著提升止血成功率以及缩短止血时间同样存在积极作用,值得将其作为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昕,张宜山,张方信.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0,39(1):107-108.

[2]朱柏桂,陈中,张梅.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21):37-38.

[3]孙庆文,李丽娜,贾丽萍,等.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3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35):95-95.

[4]李行伟.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64-65.

[5]杨惠.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8):84-85.

[6]刁依娜,杨正兵,蒋学华.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65例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的疗效[J].华西药学杂志,2014,29(5):61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