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接零和接地施工技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04
/ 2

建筑电气接零和接地施工技术探究

陈利康

陈利康

浙江升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电气系统施工是重要的环节。电气接零和接地的施工对于降低安全事故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优化技术应用,不断的改进和提升来提高电气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建筑;电气;接零和接地

引言:

建筑体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在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对于空间资源需求的同时,对于电力资源的使用要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高电压或者高电流机电设施的使用,如果没有采取妥善的方式进行应对,将会引发电力安全事故。为了规避建筑项目施工风险,确保电力资源的持续稳定使用,文章以电气施工作为出发点,将接零技术和接地技术作为研究重点,借助于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厘清接零和接地施工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应用的主要方式,完善整个建筑电气施工的流程,充分满足建筑项目对于电力资源的使用、管理需求,促进相关建设活动的稳步进行。

1关于建筑电气接零与接地的介绍

为了提高工程的安全性以及保障后期使用者的安全,避免由于电气设备绝缘发生损坏而导致人员触电事件的发生,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过程中,则需要也必须敷设接零或接地装置,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避免雷击现象的出现。电气设备外壳接零和接地是将碰壳变成单相短路,实现设备的迅速动作,实现故障设备断开的效果,加强设备的保护。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时,通过采用保护接地与接零的措施,确保电气装置的安全稳定运作和人员的安全,避免由于绝缘材料破损而引起触电事件的发生。电气设备外壳接地主要包括防雷接地、静电接地、重复接地、保护接地等。

2建筑电气接地施工技术分析

在建筑电气接地施工计划的过程中,应考虑其所需的施工技术应用,确保建筑电气设备运行中的接地质量更加可靠,减少其工作性能方面所受的威胁。在此期间,相关的施工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2.1注重小接地电流系统的设置

实践中选用建筑电气工程所需的接地施工技术时,为了实现对中性点未经消弧线圈条件下接地故障的有效应对,则需要注重小接地电流系统的设置,主要在于:为了提升小接地电流系统的应用价值,需要施工人员在设置这类系统的过程中注重硬件设备与接线方式的合理选用,结合建筑电气设备的功能特性,实现对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有效设置,除此之外,应通过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充分考虑,针对性地开展小接地电流系统方面的设置工作,促使其在建筑电气施工应用中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优化这类系统在接地保护方面的使用功能。

2.2重视大接地电流系统的应用

在了解建筑电气接地施工要求的基础上,为了确保其施工有效性,则需要重视大接地电流系统的应用。具体表现为:①通过对建筑电气接地施工状况的分析,在行业技术规范的指导下,设置好继电保护系统,实现对电气设备接地故障的及时处理,避免给这类设备运行埋下安全隐患;②基于大接地电流系统的建筑电气接地施工,也需要重视继电保护装置的合理设置,通过对其快速跳闸动作的利用,提高电气设备运行中的漏电问题处理效率,满足这类设备在现代建筑应用中性能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同时,在设置大接地电流系统的过程中,应将相应的控制计划实施到位,促使这类系统支持下的建筑电气接地施工质量可逐渐提高,丰富其施工中所需的技术手段,并提升建筑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

2.3中性接地技术的应用

与其他接地接地技术方式有所差异,中性接地安全系数高,环境适应能力较好,为了更好地发挥中性接地在电气施工的积极作用,在进行中性接地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徐亚欧采取有效接地以及非有效接地两种技术模式,充分适应不同施工建筑环境下,对于电力资源的使用诉求,以充分增强电力资源使用的安全性。

2.4防雷接地系统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常用的防雷接地技术为防雷接地系统。应用此系统,在进行安装作业时,必须要合理安装避雷针装置。选择水泥杆或其他杆塔位置,开展避雷针安装作业。安装避雷网时,依据混凝土制作情况,或根据敷设情况,合理规划。敷设避雷网前,为保证作业有效开展,施工作业人员要深度分析工程图纸,做好避雷网敷设长度的精准计算。利用金属构件,将避雷引下线引下,开展敷设作业。对于避雷引下线的长度,要控制在10m左右。制作接地极时,操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的长度,做好长度的控制,不可以大于2.5m。敷设接地母线时,要预留一定的附加长度。对于雷电接收装置的安装,要从工程实际出发,合理规划线路,选择楼梯间以及电梯机等位置,进行装置安装,保证电气系统保护以及设备保护功能的实现。

3建筑电气施工接零保护建筑电气施工接零技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特征,在实际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从保护接零以及TN系统构建等层面入手,持续深入地推动接零保护机制的科学高效构建。

3.1保护接零

接零保护系统以零线为主要技术抓手,将电力系统中的零线与电力设备中的导电部位连接起来,在连接过程中,使用熔断器结构模式,在用电设备发生漏电、短路的情况下,短路电流忽然增加,保护接零工作模式,采取快速移动保险丝的方式,对电源进行切除,实现电力设备的安全防护。在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变压器中性点保护接零过程中,如果没有对电气设备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在漏电情况下,人体将会直接接触220V的电压,给人体带来极为严重的威胁以及损伤。因此在建筑电气施工保护过程需要进行必要的保护零线设置,确保保护零线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应对各类突发事故,推动建筑电气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充分满足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电力资源的使用需求。

3.2TN系统及其应用

TN系统的应用也是一种有效的接零保护措施,其构建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衔接中性线和保护线。相较于其他零线接地施工技术,TN系统的安全防护功用更加显著,同时具有操作便捷、施工成本低等应用优势。针对不同环境,可以将TN系统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具体包括TN-S、TN-C和TN-C-S。通常而言,在当先我国常见的电力网络体系(三相五线制)下,中性线和保护线采用分开敷设的组建模式,它们之间保持良好的绝缘性。在接零操作中,用电设备外壳连接不是中性线而是保护线,所以在设置TN系统接地保护系统期间,需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保护线上,同时在实际的电气系统保护期间,要针对性地调整保护机制,使其可以更加地适应布线模式。以TN-S这种类型的TN系统为例,其在开展接零保护操作期间,要单独设计中性线和保护线,其中的前者仅用作照明线路设计,所以在建筑用电设备保持正常运行状态下,无法从特殊类型的保护线路上检测出电流,这就为故障排查以及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对建筑电气工程接零和接地技术的全面梳理,有助于发挥两种接地施工技术的优势。基于这种认知,文章在全面分析接地技术、接零技术特点与差异的基础上,从技术层面出发,对建筑电气施工接零技术和接地技术应用方案进行探究,以期为后续施工技术活动的稳步开展创设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忠林,王丽艳.分析建筑电气施工接零和接地的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143-143.

[2]朱英来.分析建筑电气施工接零和接地的施工技术[J].华夏地理,2016(7):29-31.

[3]卢卫.建筑电气施工接零和接地的施工技术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7(20):17-19.

[4]李嘉臻.建筑电气施工接零及接地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