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及项目安全管理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议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及项目安全管理创新

李清远

身份证号码:32032219910525xxxx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由于建筑施工风险较大,不确定性因素众多,准确而客观地评价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该方法还不是一种完全定量的方法,仍然需要有关专家和学者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如何减少评价工作的主观性,完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创新

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施工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要切实采取可行措施,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管理创新、科学评价,将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从源头抓起,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1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

1.1安全制度保证体系

无论哪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都必须以制度为保证,制度可以看做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制度有很多种,安全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对安全管理领域的一种约定,包括安全生产组织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1.2安全组织保证体系

有了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还要有安全组织保证体系,它是建立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置以及责权利的明晰基础上的一种体系,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部门都是安全组织体系的成员,如安全部、技术部、工程部、物资部、机械部、财务部等,各部门应相互协调配合,工程贯彻落实有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有关规定,各负其责,各尽其责,共同完成对项目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

1.3安全技术保证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必须以技术为保证,在施工中涉及到的技术规范、要求很多,技术作为安全生产的核心,首先要根据工程内容和管理对象的不同,建立不同的安全技术章程,如机械使用安全技术、高处作业安全技术等,还要有不同的防止意外安全技术章程,如防触电安全技术、防坍塌安全技术等,所以这些技术保证体系,都是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的,目的是当发生安全事故时,尽可能避免伤害和减少伤害的程度。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2.1监管混乱

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管涉及众多部门,其中既包括建筑施工人员保障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监督安全生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消防部门等,这样多头监管,往往造成了权责不清,执法力度不够,遇到问题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也造成了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工作和权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这种多头监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管的漏洞,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因此监管混乱,执法无序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现状之一。

2.2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保障以及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

我国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较之于世界发达国家起步相对较晚,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保障以及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一整套的保障机制来规范、限制各方的行为,施工方不能按照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安全管理,甚至于一些施工单位由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较少的风险投入,造成了人员和物资的损伤。另外,也缺乏一定的风险规避机制,一旦造成了安全事故,投资巨大的建筑工程项目可能就无法进行下去,使得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2.3施工人员、建筑单位人员以及监管人员普遍安全意识淡薄

首先,我国施工人员素质相对不高,大部分是农村务工人员组成,因此对于自身的限制,使得这些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的淡薄,这是造成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建筑单位人员长期养成的建设习惯,没有养成对于安全的重视,安全资金和保障措施相对不足,也是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频发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再次,监管人员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对安全监管重视程度不足,不能有效的按照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执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这是监管方面造成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缺陷。

3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创新对策与实现途径

3.1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涉及众多参与方,如何对事故频发的建筑工程行业进行管理,首先要从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一种是自愿协议的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家立法的强制手段,而是通过建筑工程参与各方的自愿协议来进行安全管理,有效减少建筑工程项目各方之间的矛盾,更好的进行沟通协调,进而突破安全评估标准模糊,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等弊病,使各参与方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作为一个投资过程,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这样参与各方都能共同遵守协议规定,积极主动地承担安全管理职责,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和参与各方共赢的局面。二是全员参与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全员参与一直都在提倡,算不上创新,但是全员参与却始终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到施工生产安全实际中去。究其原因,不外乎全员参与意识不强,责任划分不明确,协调沟通较少,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不能有效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等。因此需要针对这些原因开展工作,将全员参与模式激活起来,为工程项目安全保驾护航。

3.2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是建立健全权责分配制度,遵守建筑工程项目各参与主体利益与责任对等的原则。二是完善安全责任保险制度。保险业介入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领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要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责任险和无责任工伤保险等保险制度,有了制度保证,工伤人员可以得到及时的赔偿。三是安全业绩评估制度。这种安全业绩评估制度,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通过系统客观和科学可行的安全业绩评估,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绩效与生产效益挂钩,与企业的资质和业绩挂钩,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3.3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

一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受教育程度、安全作业行为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保障。要想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素质,就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系列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状况定期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监督能力。二是做好施工安全防护,提倡文明施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文明施工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施工安全生产不但要保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要加强对现场的安全防护,保证施工秩序,提倡文明施工、绿色施工,改善施工作业环境,提高工程质量安全。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中利用高科技的施工项目也越来越多,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可以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安全,例如,当下非常火热的机器人作业,不仅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上优于工人,而且可以有效避免人身伤害,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在利用新技术的同时,不仅要加强施工各方人员素质的培训,切实提高各方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更要使得其安全施工技术的提高,总之,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保障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策略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门小静,余健.浅议建筑工程项日施工中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02:81-83

[2]雷西锋.浅谈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J].建筑安全,2008,02:4-6

[3]谢英豪.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创新探讨[J].建筑安全,2009,0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