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学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听、说、读、写……”学数学

郭洁琴

郭洁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渭南中心学校741029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教师已不再单纯是传导、授业、解惑的人,还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倡导者、促进者、启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演”,充分地“听”、“说”、“读”、“想”、“写”、“问”、“做”……让学生的活动多多,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数学学习中的“听”

数学学习首先要会“听”,既要听老师讲课又要听同学发言。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如何“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最后检验假设——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自己预习教材时发现的疑难问题要仔细听,对老师强调的重点要认真听。同学是你的同龄人,思维比较接近,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容易引起共鸣。从同学的发言中可以了解你的同龄人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比照、反思自己的想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视野、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

二、数学学习中的“说”

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只有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才能逐步摆脱动作和表象的束缚,完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所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创设会话情境,让学生说读书的感想,谈听课的体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讲对老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说自己存在的疑问等。让学生学着说、个别说、集体说、多说多讲,人人有说话的机会,个个能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暴露思维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准确掌握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三、数学学习中的“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会学”的基础当是会“读”,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课前会预习,课堂能自习,课后常复习。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可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除读数学教材外,学生还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中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系列”丛书、中小学生数学报刊杂志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

四、数学学习中的“想”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发展能力。这样的素材在新教材中比比皆是,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把数学教学放到生活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通过生活化情境感受、体验、思考,初步建立了十进制中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的概念。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了数学,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着学习数学的成功与乐趣。

五、数学学习中的“写”

数学中的“写”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书面表达。通过上述的“听、说、读”,应进一步要求“写”,它是对“听”、“读”的检验,是对“说”的深化。对小学生来说,“写”最主要的是要完成好书面作业,还应包括写读后感等。

既要教育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养成作业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计算正确的良好习惯,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尤其是教材中的“读一读”、“生活中的数学”等内容,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的有关内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六、数学学习中的“问”

数学学习中要反复琢磨疑难问题,养成勤思善问的良好习惯。不管是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还是作业中出现的问题,都应记下来,及时向老师、向同学请教,不积攒问题,做到“好问”。当然还要“善问”,不能什么问题都问、一遇到问题就问,要问有价值的问题。

七、数学学习中的“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做”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建立有效的数型关系。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摸、数数,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

总之,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想、写、问、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要积极引导、点拨,发挥好导演的作用;学生要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突出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积极索取,发挥好主演的作用。只有师生之间和谐配合,才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