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缓解肝癌癌痛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缓解肝癌癌痛疗效观察

赖晓梅

赖晓梅

绵阳市中心医院621000

【摘要】目的探索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的方式对98例肝癌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98例肝癌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三阶梯药物法,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5%,经比较差距较大,即P<0.05,即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VAS差距较小,即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VAS差距较大,即P<0.05。同时,9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现象。结论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的方法以及三阶梯药物法均可降低肝癌癌痛症状,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针灸;穴位注射;肝癌癌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190-01

肝癌癌痛作为控制较为困难的疾病,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且极易破坏患者治疗积极性[1]。目前,世界常用的诊断方法为三阶梯药物法,但该方法易出现成瘾性且治疗效率较低。我国当前常用的为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法,本次研究是对我院自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98例肝癌癌痛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其治疗效率以及VAS等,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癌癌痛患者98例,均符合肝癌癌痛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2]。将9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38~67岁,平均(45.27±7.33)岁;病程0.4~1.8年,平均(1.17±0.42)年;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31例;年龄38~68岁,平均(44.91±7.36)岁;病程0.5~1.8年,平均(1.21±0.34)年。所有患者中,有Ⅰ级疼痛72例,Ⅱ级疼痛19例,Ⅲ级疼痛7例。

1.2治疗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收治后应先进行一些常规项目的检查。

1.2.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三阶梯药物法进行治疗:Ⅰ级疼痛患者服用吲哚美辛胶囊50mg,1日3次;对于Ⅱ级疼痛患者行注射盐酸布桂嗪注射液100mg,1日3次;Ⅲ级疼痛患者行注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100mg,1日4次。患者于治疗中根据疼痛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量度的药物。

1.2.2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①选取针灸穴位:曲泉、阳陵泉、中都等穴。②对所选穴位进行消毒。③穴位进针后通过电针仪(汕头医用设备厂6805一A型)对穴位进行刺激,设置波形为疏密波;刺激时间为0.5h,1日1次。④拔针后对患者的肝俞等穴注射盐酸布桂嗪注射液100mg,2日1次,2周为1疗程。

1.3观察评价标准:根据肝癌癌痛诊断标准制定疗效判断标准[3],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疼痛现象全部消失;有效: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止痛时长能够维持较短时间;无效: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没有发生变化或恶化。

1.4统计学处理:此次的试验结果由SPSS22.0软件进行检测判断,其中用t检验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进行比较分析。只有当P<0.05时,才具有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效率分析

结果:98例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2%与对照组的77.55%相比明显较高,差距较大,详见表1。

表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目前,由于人们社会工作压力日益加剧,肿瘤的队伍不断壮大。经研究,肝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在中老年患者中尤为常见。所谓肝癌,为西医病名,主要表现为黄疸、胁痛等,于中医病名的“癌”“黄疸”“肝积”具有相通性。

肝癌于中医上讲,主要诱因是患者饮食不节、酗酒过度、情志所伤、外邪侵体、邪盛正虚、脾胃虚弱等,从而导致血瘀阻塞、气血不足、肝脏功能失调,从而元气大伤。现代医学证明,使用较多亚硝胺类食物、情绪波动较大、喜怒无常患者易患癌症;且研究显示,由于遗传因素患症的患者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充分表明了先天性不足以及基因遗传对癌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灸与穴位注射均是改善、治愈肝癌癌痛的主要方法[5]。针灸是通过对穴位行适度的力,使经络受激,供血增加,提高人体内阿片类物质的释放,从而改善疼痛症状,抑制肿瘤生长;其中选用的穴位有曲泉、阳陵泉、中都等,曲泉穴主要缓解疼痛同时对于温热、温毒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阳陵泉主治肝炎、黄疸等,传感较好;中都穴主要用于疏肝理气、调经止血,可感传到达肝脏。穴位注射主要通过将药物注射入患者肝俞穴位,肝俞为肝之俞穴,为治疗肝胆疾病的要穴。本次研究中所用的盐酸布桂嗪是一种速效镇痛药物,维持时间较长,血药浓度高,有效抑制疼痛现象。

此次研究将98例肝癌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三阶梯药物法,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的方式。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5%,经比较差距较大;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VAS差距较小,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VAS差距较大。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的方法以及三阶梯药物法对于肝癌癌痛症状均具有改善作用。其中,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的方法可较大程度降低肝癌癌痛症状,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FoleyRN,ParfreyPS,SarnakMJ.Epidemiologyofcardiovasc-ulardiseaseinchronicrenaldisease.JAmSocNephrol,2014,9(12Suppl):S16-23.

[2]李岩,李勇,张腾,等.基于循证药学的外敷治疗肝癌疼痛中药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2,32(9):890-892.

[3]沈丽贤,王明波,张红宇,等.穴位注射对肝癌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影响的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4,29(4):35-37.

[4]吴毅军.针灸联合三阶药物疗法对原发性肝癌疼痛镇痛作用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17):87-89.

[5]刘俊保,刘延庆.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述评[J].中医学报,2013,28(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