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红霉素肠溶片和鼻内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对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地红霉素肠溶片和鼻内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对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郭江玲郑增强林鹏

郭江玲郑增强林鹏(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53)

【中图分类号】R76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4-0112-02

【摘要】目的探讨地红霉素肠溶片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将90名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四组,即地红霉素肠溶片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组、地红霉素肠溶片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组和对照组。用药3月后从症状、鼻内镜、鼻窦CT、主观感觉等四个方面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地红霉素肠溶片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组与其它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地红霉素肠溶片与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地红霉素肠溶片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联合应用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地红霉素肠溶片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

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应用大环内脂类药物对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有效,地红霉素肠溶片除了抗菌谱广以外,胃肠道吸收好、组织亲和力强等众多优点。局部糖皮质激素的最大优点是既可以发挥强大的抗炎、抗水肿效能,又可基本避免全身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素轴功能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联合应用地红霉素肠溶片和鼻内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鼻窦炎的疗效。

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90例患者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14~74岁,使用其它抗生素治疗的85例,10例曾行手术治疗,术后无效或短期内复发,66例曾使用鼻内糖皮质激素或血管收缩剂。

90例均有鼻阻和脓涕,53例伴有头痛,4l例伴有嗅觉下降,82例鼻甲肥大、黏膜充血或水肿、鼻道有黏脓性分泌物,37例有黏膜息肉样变或小息肉。89例行鼻窦CT或MRI检查提示窦腔混浊、黏膜肥厚。

二、试验方法:将90名患者分为4组,第1组为地红霉素肠溶片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组(D+F),给予地红霉素肠溶片口服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第2组为地红霉素肠溶片组(D),给予地红霉素肠溶片口服;第3组为丙酸氟替卡松组(F),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第4组为对照组(NS),给予生理盐水滴鼻。具体方法为患者给予地红霉素肠溶片500mg,1次/d,连续3个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为100微克,Bid,喷鼻均连续使用3个月。在治疗前,后3个月分别记录患者的症状,鼻内镜检查结果和鼻窦CT检查结果,进行VAS量表评分。

三、疗效评定标准:将试验的疗效评定分为4个部分。

(1)症状评定0=鼻塞、流涕、面部疼痛或头痛以及嗅觉改善明显;1=部分改善;2=无改善。

(2)鼻内镜评定(采用Lund—Kenney鼻内镜检查评分系统)息肉,0:无;1=限制在中鼻道;2=延伸到鼻腔。黏膜水肿,0=无;1=轻/中度水肿;2=息肉样变性。鼻分泌物,0=无;1=透明黏液;2=粘稠或/和脓性黏液。

(3)鼻窦CT评定(采用Lund—Mackay鼻窦cT扫描病变范围评分系统)鼻窦,0=无异常;1=部分浑浊;2=全部浑浊。窦口鼻道复合体,0=无阻塞;2=阻塞。

(4)患者主观感觉评定(采用VAS视觉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患者面对无刻度的一面,把游标放在最能代表当时不适程度的部位,医生看有刻度的一面,记录不适的严重程度,避免任何暗示或启发。0=轻度=VAS0—3,1=中度=VAS4—7,2=重度=VAS8—10,VAS>5则意味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结果

地红霉素肠溶片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组患者症状明显的改善,特别是鼻阻和脓涕明显好转,咳嗽和回吸痰也好转明显,头痛的频率和程度都有下降,嗅觉改善。鼻内镜检查提示5例中鼻道的小息肉,3例消失,1例缩小50%以上,1例变化不大;6例中鼻甲息肉样变、囊泡的患者4例减轻或消失,1例改善,1例无变化。鼻窦CT检查提示有效和显效的病人窦口开放良好,炎症累及的鼻窦数量,程度和范围都有减少,VAS评分均有减少,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地红霉素肠溶片组和丙酸氟替卡松组的患者反应相似,丙酸氟替卡松组中的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鼻痒、喷嚏、水样涕的症状改善明显,但F组脓涕的减少没有D+F组的患者明显。相反,D组头痛,脓涕、嗅觉下降的改善优于F组,但黏膜水肿、鼻甲息肉样变的改善又较F组差。由症状、鼻内镜、鼻窦CT,主观感觉4项评定的结果是D+F组有效16例,显效10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8.8%。D组有效12例,显效8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62.5%。F组有效8例,显效7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51.7%。NS组有效3例,显效1例,无效27例,有效率为12.9%。D+F组与其余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x值=4.32,P<0.05;D组与F组之间无显著差异,x值=0.724,P>0.05;D组和F组与Ns组之间有显著差异,x值=16.64,P<0.05。

讨论

地红霉素肠溶片由于其生物利用度好、半衰期适中、对胃肠道的刺激小、肝脏解毒量小、耐受性好,适于作为慢性鼻窦炎治疗药物。唐隽[1]等鉴别凋亡细胞中的嗜酸粒细胞,得出了红霉素对离体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有促进凋亡的结论,从另一个方面证实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作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黏膜炎症和水肿,是慢性鼻窦炎治疗的一线药物,疗程一般不少于l2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是鼻内糖皮质激素的代表之一,它可以显著抑制T细胞的嗜酸性细胞的活化、分泌,它生物利用度低,可使药效快速表达。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可有效的抑制息肉的生长和复发。在改善慢性鼻窦炎的症状、减轻鼻息肉引起的鼻塞、缩小鼻息肉体积等方面,加大局部剂量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因此,地红霉素肠溶片和鼻内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对慢性鼻窦炎和/或鼻息肉的患者,特别是其它药物和正规手术治疗无效和复发的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唐隽,李源,许庚等.红霉素对离体人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37(f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