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 2

ICU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胡婷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13000

ICU是救治各种危重患者并对其进行24小时密切治疗的单元,拥有多种先进的治疗仪器及急救设备,拥有反应敏捷、专业技术全面、强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过硬的医护人员,为抢救危重症患者生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降低死亡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入住ICU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拥有严密监护条件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生理体验和心理体验,出现某种心理或精神障碍。ICU综合征(IntensiveCareSyndrome)以精神障碍为主,并伴有其他一些临床表现[2]。因80%表现为谵妄,最初也被称之为“ICU谵妄”或“ICU精神病”。为了有效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科对2014年1月-2015年8月发生ICU综合征的31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ICU收治的患者中共出现精神症状的患者31例,经过相关检查或精神科会诊后确诊为ICU综合征。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22—84岁,平均51.3岁。31例患者中以往均无神经、精神障碍病史。原发疾病:其中多发伤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4例,重症肺炎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5例,脑外伤10例,其他11例。

2ICU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ICU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表现各式各样,并且疾病轻重程度不一样,主要以精神障碍为主,如谵妄、思维紊乱、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行为动作异常、情感障碍、以及其他如失眠、腰痛、便秘、腹泻、皮肤感觉异常等,老年患者出现痴呆等症状。

3相关因素分析

3.1个体及疾病因素分析本组临床资料显示,性别、年龄、性格、所患疾病等均是影响ICU综合征发生的因素。ICU综合征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老年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更易发生ICU综合征,尤其是年龄在70岁以上,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入院时有视力或听力减退,有肝、肾功能障碍者更易发生[3],并且滞留ICU的时间越长,发生ICU综合征的几率就越大。

3.2环境因素较多的仪器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等)对患者心理造成2影响,可引起恐惧焦虑感、卧位不适感、拥挤压力感和视觉刺激感[4]。ICU噪音污染主要来自于谈话、监护仪报警、呼吸机,这些均会导致患者听力负荷加重,发生焦虑、烦躁。国际噪声协会规定,日间噪声应低于45dB,夜间应低于20dB,但据调查报道,ICU中平均噪声为70dB,夜间噪声为65dB。

3.3受教育程度杨霞等人[5]认为文化程度不是影响ICU综合征发生的因素。是否影响ICU综合征的发生存在很大的争议。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缺乏病情变化的心理准备,入住ICU后容易产生恐惧感、不安全感,从而导致ICU综合征的发生。

3.4体液因素ICU引起精神障碍与血中电解质平衡失调有关。美国学者Shilo等则发现,ICU睡眠形态紊乱的患者,体内褪黑素的分泌显著降低,故认为该综合征与人体内褪黑素的分泌有关,进一步实验表明,给予褪黑素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避免ICU综合征的发生。

3.5机械通气的使用借助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或面罩使得患者与医护人员以及家属无法进行正常的语言沟通交流,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恐惧和其他负面情绪,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引起患者缺氧或者气管粘膜的损伤,以及为防止以外拔管进行肢体约束,

机械通气导致口咽干燥、疼痛等使得患者产生烦躁、抗拒的不良情绪,容易诱发ICU综合征的发生。

3.6睡眠剥夺有研究指出[6],睡眠丧失是ICU常见的问题,睡眠不足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易怒等不良情绪导致ICU综合征的发生。

4护理对策

4.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ICU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人格特征以及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法帮助患者纠正不正确的认知行为,尽量稳定患者情绪从而避免或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特别是在患者应用对神经系统有副作用的药物之后,更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精神情绪的变化,并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降低或避免ICU综合征的发生率。

4.2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知识,帮助其客观看待自己的病情,使其明白进入ICU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治疗、护理;入室后病情允许应向其介绍ICU环境、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说明各种仪器的用途、导管和插管的作用及重要性等,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对意识清醒的可以选择语言方式进行交流;对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失去语言表达能力者,可通过手势、表情及口型判断其要表达的意图,采用规范化手势语、图片卡、写字板、摇铃等非语言交流方式对患者进行宣教。

4.3改善ICU病房环境监护室需控制感染,保持安静,谢绝探视,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治疗操作尽量保持在白天完成,晚上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抢救及监护仪器尽量避免靠近患者头部,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夜间调整各监护仪设备的报警音量。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主动活动,避免增加其恐惧感,必要时做到及时有效地镇痛。

4.4家属参与心理护理家属探视访问并不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7],家属除了担任探视者的角色之外,能够逐渐与医护人员的合作,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护理。当患者烦躁不安时允许患者家属陪护,能够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孤独感,有利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4.5提高患者舒适度舒适护理也被称为“萧式双C护理模式”,是能够使机体在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精神四个方面达到极其愉快的状态,而消除或缩短机体不愉快程度的一种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特征,及时有效的给予患者止痛镇痛措施。协助患者翻身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减少患者的不适、烦躁。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积极主动的进行活动,以保持体位的舒适。

5讨论

ICU综合征患者日益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ICU综合征的防治措施,并强调预防干预的重要性。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群体,应注意随时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针对患者不同的情绪障碍给予耐心的、个性化的护理,减少情绪障碍,加强与患者沟通,多方面采集其心理信息,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给予不同心理支持、疏导及疾病宣教,以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淑芹.舒适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5):197.

[2]周淑新,李尔曼.ICU后病人的门诊治疗[J].中国全科学,2009,12(15):1392-1395.

[3]刘淑媛,陈永强主编.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9-30.

[4]孙淑兰.监护设备给病人身心引发的伤害及护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34-35.

[5]杨霞,刘义兰,陈冬娥,等.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报,2009,9(16):2.

[6]李静,刘玉馥.ICU的噪声污染与防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53.

[7]石玉兰,廖燕,陈林.ICU探视制度探讨[J].华西医学,2007,22(4):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