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在聋哑患者就医中医患沟通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手语在聋哑患者就医中医患沟通应用探讨

张勤

张勤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介入科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聋哑患者由于听觉传导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严重的听力减退或听力损害,导致听觉功能和语言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失去了听、说语言的功能。聋哑患者在就医期间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给聋哑病人在就医过程带来了诸多不便,就医过程障碍重重。手语是聋哑人交流的最主要语言,手势与其他非语言行为结合起来可以代替语言信息。医护人员如果懂得一定的手语知识,便能够更好地对症下药,准确把握他们的病情,进行精准诊断,从而避免因为和这些聋哑患者的沟通不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关键词】聋哑人;就医;沟通障碍;手语

语言是人类相互沟通情感和表达思维结果的工具,是检查与治疗的主要手段。聋哑患者由于听觉传导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严重的听力减退或听力损害,导致听觉功能和语言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失去了听、说语言的功能,以致不能以语言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成为他们与社会正常沟通、理解和合作的障碍,特别是给聋哑病人在就医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聋哑患者在院就医期间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可能会造成医生误诊或漏诊,使聋哑患者的健康权利得不到保障,而且容易为医患纠纷埋下伏笔。多年来的就医运行模式中人们忽略了聋哑人这一类的特殊群体。手语是聋哑人交流的最主要语言,手势与其他非语言行为结合起来可以代替语言信息。然而迄今为止,中国现行的医疗及护理教育中尚缺乏与手语有关的培养内容,特别是在普通医院的医护人员基本都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为了保障聋哑患者无障碍就医,我院自2010年10月起将手语运用在门诊导诊中,以更好地为聋哑患者服务。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共收治聋哑患者989例,均为先天聋哑听力丧失,其中男547例,女442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5.3岁,入院治疗的聋哑患者为斗殴外伤、孕妇生产、先兆流产保胎,急诊高血压、糖尿病、荨麻疹等,由于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在他们就医时与医护人员存在沟通障碍,这类聋哑特殊群体迫切希望医院里有人会手语,以帮助他们无障碍就医;同时希望有人能将医护专业术语翻译成浅显易懂的手语,便于他们理解吸收。

2方法

2.1对部分医护人员进行手语培训

聋哑患者在就医时,医护工作者在理解他们表达的信息时难免会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就很有可能会使对他们病情的确诊出现一定的困难。如果医护人员学习一些简单的手语,便可以与聋哑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医护人员进行手语培训,医护人员与聋哑病人之间就能够无障碍沟通。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聋哑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沟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我院在医院党委大力宣传,团委支持下,将门诊窗口部门列入到服务中来,定期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手语培训,后推出医院片区联动,以门诊为中心,辐射全院,每病区推荐一名手语联络员。

2.2手语在聋哑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应用

聋哑患者来院就医时,首先由导诊联络员接待,用手语与之沟通交流,获取患者基本病情,再带着患者挂号、前往诊室就医,在聋哑患者与医生交流过程中,导诊联络员充当翻译角色,全程陪护聋哑患者就医、检查、取药,及时用手语与患者沟通讲解,确保整个就医过程有效、无障碍,使聋哑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获取相关信息。

3结果

医院医护人员经过手语培训及老师指导,在手语表达准确性上有了很大提高,通过运用手语与聋哑患者沟通,有效缩短了患者就医各环节中的交流时间,提高了诊断效率,因而使聋哑患者对导诊服务的满意度达100%。

4体会

4.1医院备有聋哑患者易于识别的文字及卡片

医院可以备有聋哑病人易于识别的文字和卡片,这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并且有助于确诊聋哑的病情。医院制作与辅助交流相关的像形图片,当医生、护士与聋哑病人之间通过手语交流不能达到有效沟通时,应用此类卡片以了解及满足患者的需求。通过像形卡片患者可以直接的指出内心的想法。

4.2必要时进行书面交流

针对识字及具有书写能力的聋哑患者,为其准备书写板,入院后即在患者身旁提供纸、笔和为方便写字用的硬垫板等物品以进行辅助交流。

4.3建议聋哑患者于家属同行就诊

家属了解患者日常的表达方式,在与家属的沟通中,了解患者惯用手势的含义。医护人员对哑语知识掌握有限,有时家属不在场,难免引起双方意图的误读和误解。因此,与患者关系最为密切的家属如夫妻、父母、兄弟姐妹等在就医时应当陪护,以协助解释沟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读和误解。聋哑患者在就医时,患者家属可转述聋哑患者的病情,在医护人员表达复杂意思时可请家属协助。当医护人员的表达不能完全让患者领会,这时也可求助于家属帮忙。因此聋哑患者就诊应有家属专人陪同,而且陪同人员能帮助他们与医护人员沟通,力求做到迅速准确地传达相关信息。当聋哑患者住院时,护士会与家属进行一次沟通,以了解患者平时的脾气、性格、生活习惯,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措施,避免院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疾病的影响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增加;患者在院期间,护士随时与家属进行交流,共同为患者制订良好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尽快康复出院。

聋哑病人在就医时与医护工作者信息交换不通畅,造成医患双方互不理解,容易导致医患纠纷。在面对聋哑患者这类特殊群体的时候,医护工作者也应当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沟通和诊疗。非语言交流在人际交往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通过医护人员采取哑语为主,像形图片、书面交流等方式为辅与聋哑患者进行沟通,以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如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结合应用书面语言、实景图片等方法与患者进行交流,从而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在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在较高的水平。医护人员必须意识到,与聋哑画着进行沟通时,必须把疾病表现、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护理等专业用语转变成日常生活用语表达,最好掌握基本的和常用的基本手语表达,还要善用各种肢体语言。医护人员需要刻意训练和强化自己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听障者生理及心理的需求并给予帮助。

参考文献:

[1]谢爱凤,裘雅贤.与聋哑患者手语交流可以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与康复,2003,2(5):261-262.

[2]郭静伟,王咏梅,周秋丽,等.2例视觉障碍聋哑患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5):477-478.

[3]王莉.应用非语言性信息对聋哑老人身心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半月刊),2005,11(24):101-102.

[4]曹喜华.哑语在医院护理部门应用的必要性[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3):139-140.

[5]穆银静,薛蕾,张昀杰,等.聋哑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3):72-73.

[6]毕春霞,李晓明,金薇.手语在门诊导诊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900-902.

作者简介:

张勤(1982-)男,湖北武汉人,医学影像专业,从事临床影像,手语导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