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封管方法对血透导管管内血栓生成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两种封管方法对血透导管管内血栓生成的临床观察

沈琴红年素娟李儿严明霞朱苏美

(杭州市西溪医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封管方法对血透导管管内血栓生成的对比研究。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2月使用血透导管作为透析通路的透析患者按导管封管液配制方法不同分别设为对照组肝素1:4(每毫升4mg)和观察组(尿激酶10万U+肝素1:4(每毫升4mg),对两组患者的透析导管血栓生成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导管血栓生成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封管法能有效降低导管内血栓生成,同时并不会出现局部或全身出血等风险,值得临床护理推荐。

【关键词】血栓;血透导管;肝素钠;尿激酶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202-02

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ESRD)来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在进行血液透析前,首先要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来说,深静脉留置导管是首选的血管通路。以其适用广泛、在未行透析时不增加心脏负荷的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而导管内发生血栓常常是困扰医护人员的一个严重问题,故保持其留置期间的通畅性能尤为重要。但对封管液的选择并未达成一致意见,为此,肝素钠尿激酶混合溶液、肝素钠溶液两种方式封管对血透导管管内血栓生成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西溪医院血透中心自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本科行血透导管患者1128例次纳入本研究。纳入标准:无血液疾病、肝硬化者;凝血功能均正常,未应用影响凝血或血小板药物且无出血倾向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600例次,其中男性368例次,女性232例次;年龄41~78岁(62.3±18.2岁);对照组528例次,其中男性328例次,女性200例次;年龄32~82岁(67.2±19.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材料双腔血透导管由广东百合医疗生产。封管液为万邦药业生产的肝素注射液(12500U2mL),尿激酶为南京南大药业生产的注射用尿激酶(10万U/支),血透机为金宝AK96和AK200机型。百特17L透析器,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

1.2.2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对症治疗,按无菌操作行常规血液透析结束后,先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洗导管,严格以导管动静脉腔容量略多0.1mL封管液正压封管。对照组注入1:4肝素(肝素钠原液4ml+NS100ml),观察组注入尿激酶10万U+1:4肝素。按患者病情每周透析3次,一般隔日封管1次。

1.3观察指标

A.导管血栓判定标准:0级,无肉眼血栓。1级,1~2颗小颗粒。2级,多颗小颗粒。3级,条索状血栓。4级,抽取不见回血,需溶栓。B.出血倾向:皮下出血、穿刺点出血、隧道口渗血及凝血功能等。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处理,计量资料比较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导管内血栓生成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见表。

注:P<0.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管腔内血栓形成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常见的并发症。涉及的病因相当广泛。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其中血管壁、血小板、血流速度、血液黏度和凝血活性等,对血栓形成均有重要作用。降低血栓发生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选择合适的封管液。

尿激酶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预防血栓形成。肝素是能迅速达到抗凝作用的首选药物,通过增加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抑制凝血过程,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在体内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本研究采取肝素钠联合尿激酶溶液配置,通过调查和分析,证明该封管液在血透导管内血栓生成明显低于肝素溶液。联合应用肝素与尿激酶即可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又可及时溶解清除已形成血栓,保持管壁光滑,产生协同作用,从抗凝、溶栓双重机制起到保持导管通畅。血透导管对于静脉条件差的患者来说就是生命线,故正确使用封管液对于导管的寿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过程中,患者均未发生局部或全身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说明肝素钠联合尿激酶混合液封管是安全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菁,王蕾,纪婕.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导管两种封管方法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9-10.

[2]刘春梅,刘永,徐琨.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不同封管方法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9(24):1676-1677.

[3]王晓君.不同封管护理方法与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感染相关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49.

[4]王雪花,宋树英,张子立,等.不同方式封管对保持中心静脉置管通畅性的应用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17):2699-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