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引洮农村供水工程对我区的环境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浅析引洮农村供水工程对我区的环境影响

李晓兰

李晓兰(定西市安定区水利水保局743000)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黄土高原地区,西北接兰州市的榆中县,西邻渭源县,南与陇西县相接,东南与通渭县毗邻,东及东北由会宁县环绕。地理位置在东径104°12′48″-105°01′06″,北纬35°17′54″-36°02′40″之间,全区土地总面积3638.71km2,南北长82.9km,东西宽73.3km。境内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极度短缺,是一个典型的半干旱地区。

2006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据此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研报告,水利部批复了初步设计。2006年11月22日,在九甸峡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标志着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圆了定西人民盼望半个多世纪的引洮梦。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自流引水灌溉和提水灌溉相结合的工程,引洮供水工程的建设,是重点解决以安定区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城乡生活、工业、生态环境用水,适量发展当地节水农业灌溉,改善生活供水条件及工农业生产条件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小康社会建设可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2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79]国环字第003号”精神,解决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状况调查和分析,预测工程建设在施工期间和运营期间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充分利用有利影响和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工程的建设的可行性作出客观科学的结论,为地方政府提供环境管理和解决的依据,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环境影响评价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22号)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国家主席令22号)

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

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79国环字第002号)

4采用的技术导则和评价标准

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⑵《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⑶《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DJ302-88)(试行)

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

⑸《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BG12523-90)

5评价时段、等级、范围及重点

(1)评价时段

鉴于该工程属非污染环境项目,根据工程施工及运行特点,确定环保工作针对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进段进行评价。

(2)评价等级

根据工程施工区域较大,实施周期较长,结合“非污染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评价等级的基本原则,确定本次保护的工作等级为三级。

(3)评价范围

根据工程建设特点,项目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按照“导则”要求,本次保护工作以项目实施区为主要保护对象,并根据现场实施情况,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2.0km。

(4)评价重点

根据工程特点,本次评价工作重点为: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6环境保护目标

⑴对上游水质进行保护,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I类的标准值;

⑵维护生态平衡,防止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管道所经地域现有的林地、草地、植被。

⑶防止工程建设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废碴的乱堆放对河道的不利影响。

7工程区环境现状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群众文化素质不高,卫生意识不强,加之饮用卫生条件无法保障的河(沟)山泉水,导致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连年发生,尤其是夏末秋初季节,痢疾等细菌性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极高。另外,一般农户家均没有标准的厕所,有的甚至以圈代厕,有的厕不遮体,脏乱不堪,有的水井就在厕所、畜圈近旁,常常造成粪便污染井水等情况。猪圈、大牲畜圈大多虽有棚栏,但无储粪池等设施,畜粪露天堆放,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导致环境水源严重污染。卫生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管理技术和人员。近几年来,由于干旱少雨,且自然环境遭到不断的破坏,植被渐渐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8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8.1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的实施,将彻底改变当地农村由于长期缺乏卫生饮用水而造成的“脏、乱、差”现象,且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第一,作为项目建设内容之一的健康教育活动将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这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人们会自然养成一种爱护公共环境的良好习惯,“脏、乱、差”的现象将得到有效改善;随着卫生饮用水的使用,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将大大降低;第二,由于本区域村民居住分散,地势空旷,消声环境条件较好。所以工程建设产生的噪音,不会发生超标现象,不可能产生噪音污染。

8.2工程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工程实施后,将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长期的、潜在的有利影响,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基础性条件。首先,由于有了水的保证,将可促进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并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化进程,不断缩小城乡差别,为农村早日致富奔小康提供条件;其次,由于区域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和人们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对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三,由于群众的饮水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将得到逐步提高,饮食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促使当地经济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第四,群众还可以利用节约的自来水,并充分收集雨水和利用原有水源,进一步发展小部分的庭院经济,从而丰富群众的“菜篮子”,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

8.3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农业生产和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可能使小部分植被遭到临时性的破坏,部分乡村道路被暂时占用,个别时段形成区域性尘土等。但总体来讲,由于工程面广,战线长,局部工程规模小,施工强度不大,施工期限短,同时,大部分工程全部建在地下。因此,只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施工期间是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不良影响的。即使形成局部的负面影响,也会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逐步得到恢复。

8.4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本工程的实施,首先可为受益村民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彻底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吃水难”的社会问题,从而减少水致疾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减轻农民疾病痛苦和医疗负担,提高健康水平;其次,可改善和提高受益村民的生活质量,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使广大村民从此彻底摆脱“脏、乱、差”的生存环境;第三,可节省劳动力,增加劳务输出数量,还可发展庭院经济和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第四,实现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合理使用,杜绝了对水资源的无续开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第五,减少“小、杂、乱”零星提水、取水工程投资费用,避免重复投资造成的资金浪费和损失。

总之,随着本工程的建设,当地群众的用水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群众的健康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状况明显好转,投资环境将得到大大改善,对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和促进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

9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工程建设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影响和冲击较小,使局部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特别是对安定区东部人民的饮水生存环境有所改善,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有较显著的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分析,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经济环境,工程建设都有较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