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灰色儿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关注“灰色儿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曾荣炳

曾荣炳(民勤县蔡旗中学甘肃民勤733309)

据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先生回母校清华大学演讲时,接受学生提问时说:“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里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对此故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起码可以说明:学校里的高分在社会生活中不一定是高分。而学校里的低分将来不一定是低分。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在一批学生当中,往往最有成就的学生是那些成绩佼佼者和成绩较差者,因为优秀者可以凭借其成绩顺利升学,接受良好的教育,成就他的事业,成绩差者靠其胆识,闯劲,善交际,适应环境也能成功,而最平淡的往往却是坐室里沉默寡言,安分守纪,学习平平,从不为老师添麻烦,有的教师到毕业都叫不出名字的学生,即被某些研究者称为“灰色儿童”的学生。

这些成绩并不差,从纪律和品德来看,还可以说是“好学生”的孩子为么走出社会反倒成了问题学生呢?我们的教育有没有值得深思的地方呢?

对于优秀生,因其‘优异,出众’家长喜欢,教师宠爱,褒扬不断,嘉奖连连。辅导唯恐不周,关心只怕不细,兴趣被激发,成就感充分满足,抱负感强烈。动力压力兼具,岂有不优秀之理,对于后进生,因怕其捣蛋,拖后腿,产生消极影响,家长担心,教师关注,即使伤透脑筋,也要着力转化,与前两者形成对比的是:灰色儿童,因其不出众,也不调皮,不会有多大的消极影响,家长教师不求有出色表现,经常处于一种被忽视,被压抑的状态,加上自身性格内倾,没有自信心,缺乏自豪感,别人看不到他的需求和企盼,兴趣,爱好被自卑、怯弱所埋没,内心经常处于苦恼,失落和压抑的状态,严重阻碍了他们心智的发展。长大之后,孤僻,不善交际,懦弱,缺乏主见,思想消极,缺乏创造性。

这类“灰色儿童”不在少数,他们自身存在许多问题,良好的教育完全可以改变他们的使命运,但因他们的“沉默”让人把他们忽视了,忽视他们的教育应该是残缺的教育,会影响到一代甚至几代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后患可谓大矣,这是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精神所不允许的,那么,作为教育者该从何入手呢?

一、分析情况,找出症结,所谓“灰色儿童”着重指心理,性格存在的学生,深入了解,认真分析,明确对象是第一步,然后研究造成的原因,才好对症下药,当然,灰色儿童的了解,本身就存在沟通困难,因此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多种多样的渠道进行了解,主要有观察,谈话,家访等,

二、付出真爱,激发自信心,造成“灰色儿童”的原因中没有自信心,和缺少爱往往是最主要的,教师的同学的真挚的爱,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扫荡他们心中阴云,皮利马翁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

三、培养兴趣,发挥专长,要有持久的健康的生活,才不会经常陷入苦闷,忧郁的情绪中,因此,要真正从“灰色”走出来,须从培养兴趣着手。

四、实施挫折教育,巩固成果,“灰色儿童”的内心往往是脆弱的,改变他们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在他们从“灰色”状态中走出来后,须对他们进行耐受挫折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