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

韩美

韩美(青岛市技师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众所周知,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场所。为了使学生的自主精神、健全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应该成为一种探究、发现、创新、成功的体验的历程。因此,我们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进行自主学习。

未来的教育应该是倾听者的教育。我们的语文教师要蹲下来教学,要站起来作文,要放飞课堂,要给学生一个初试羽翼的天空,而不是囚禁心灵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再是滔滔不绝、反应是沉默是金。这是说倾听对于教师将不仅是一门教学艺术,更应是新课程理念的形象化。倾听,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以及人格形成时如撕扯的声音。这样,教师就不仅仅只像以往一样停留在教授知识的层次上,而是真正地把育人放在授业的前面。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一个课堂是否真正具备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质,其中的关键就是看这堂课学生到底拥有多少主动发言、主动提问的时间和机会。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提问,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牵羊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不是设问式的教师自问自答,置学生于似有却无的尴尬境地。

让学生提问,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知识储备、课前准备、课堂应变能力等许多方面的检验和考验。一个能力平平、业务凡庸的老师是不敢将课堂提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的。笔者几年来努力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多问,鼓励他们多问。这个期间不可避免地有让学生问倒的时候,尴尬之情有,但更多的是师生共同商讨、互通有无、教学相长的充实和愉悦!真的,如果你不经尝试,决难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震撼。

课堂教学时,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把学生每两个人分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组,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复习。

第二步,就是让不同的小组针对这节课老师讲解的重难点,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创造性发现。这种做法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提问,学生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为其创设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学生能够大胆地去做,不做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

二是创造了成功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课堂提问,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容易紧张心慌,怕批评,怕同学嘲笑,情绪不稳定,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学生相互提问回答,能够顺利地回答出来,从而充满了成就感,打消了胆怯心理。尤其是当学生在某个问题上能说服老师时,他们是由衷地喜悦和振奋的。

三是使学生不断进步、奋进、成才。分层次抽查,能使学生在自然和谐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重新认识自我:后进生开始起步,步入知识的殿堂;中等生更加奋进,努力提高自我;优秀生则更加优秀。这样,全体学生都能逐步走上成才之路。

四是这种互动式的课堂氛围可以很好地增强学习气氛,进一步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从而实现师生更好的互动和协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总之,分层次抽查、学生互问互答、师生提问作答,使课堂提问充满艺术性、灵活性,能真正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边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参与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经发挥,便会使教与学活动达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进而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