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考

李孝燕

山东省建鲁城乡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1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对于提高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市场竞争、技术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提高资源集约利用,降低工业排放,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以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质量。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质量;对策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

城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客观趋势,是一个产业、人口及各类资源向城镇聚集的历史过程。加快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由“物本”转向“人本”,摒弃了传统城镇化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观,把满足人的需要、利民惠民、改善民生作为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实现生活宜居化,把保障公民各项权益、改革相关配套制度、加快各项社会事业、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贯穿城镇化的全过程,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身之所、生活之便、创业之需,以及优化提升居民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化的终极目标。城镇化的规模效应将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有利于对污染进行集中治理,使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1、公共服务和设施供给滞后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城镇人口的实质内涵是居住在城镇,而且能够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和设施。随着大量的劳动者聚集城镇,教育、医疗、文化等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需求也急剧增加,看病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尤为突出。据统计数据,全国城镇化中近50%的人口很难享受到优良的公共资源和设施,全国有2亿多农民进城变成农民工,长期在城镇居住、生活和工作,但是农民大多处在“半市民化”,由于户籍的限制,很多农民无法均等地享受到城市的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资源。因此,如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2、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

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土地以城乡为界,城市土地属于国有,农村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后者被国家征用为国有建设用地后,才能在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我国土地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用地和城市用地没有做到同地、同权、同价,导致目前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普遍存在着无原则、无条件、不规范的流转问题。由于现存的一些法律法规方面存在漏洞,所以远不能适应中国正在经历的深刻和快速社会经济转型。农民土地权利的弱化,使法律赋予农民的土地物权基本上是形同虚设,严重制约了农民通过土地物权分享城镇化和工业化成果。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1、切实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

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强化城市管理、优化城市服务将成为城镇化的核心需要在产业结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由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向城乡一体化方向转变要从粗放城镇化转向精细城镇化;要从模式城镇化转向差异城镇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和旅游度假产业;要从单个城镇化转向组团城镇化,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在区域城市化中的集聚辐射功能,以及新市镇承接上级城市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纽带作用,使城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形成链式发展、互动组团的局面。

2、促进土地制度创新与发展

现阶段的重要工作需要创新土地利用模式,理顺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首先,要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制定科学可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规划,加强对现有土地利用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管理规则,盘活土地资源,增强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容积率,增强土地对新型城镇化的承载能力。其次,要按照中央规定对农民的土地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确权,合法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当前,重点是探讨建立符合实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在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助推力,以土地的集约利用带动人口的集聚。再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注重推进生态城镇化建设,尤其要关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资源综合承载能力,以环境友好推进城镇空间体系布局,进而形成人口、土地、产业、环境等多方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格局。

3、运用新媒体的传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运用新媒体传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及时、快捷、信息渗透力大的特点,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依据新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利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媒体传播的及时性、新鲜性、广泛性来为其服务。坚持正确引导,实现良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传播中长期效果。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是全面的、可持续的建设,需从社会、产业经济、环境资源、科技革新等方面来迎接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要密切关注如下几个方面,即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智慧资源共享;借助新媒体,释放社会生产力;重塑城镇职能,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加强环境与社会责任感,推动新城镇全面健康发展。新媒体应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报道宣传,运用正反面典型案例来引导。派遣精兵强将到一线去见证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最新动态,考查城镇规划和布局的科学性、产业发展方向和进度、社会服务动态、吸纳就业能力、人口承载功能、户籍制度改革等等,实现城市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有序推进和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实现新媒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正面引导功能,达到中长期的宣传效果。

4、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创新特色产业

新型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根据城镇特点积极了解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相互补充相互融合,避免产业结构趋向同化,采取网络化开发和产业集群战略,积极进行招商引资项目的落户,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建设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按照“融入城市、服务城市”、“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要求,依靠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结合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让一个城镇变得更有智慧、更有魅力,为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城乡社会公共事业的一体化发展创造条件。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我国城镇化建设愈发快速,经济的发展大大提升的城镇化建设,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新型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造成了影响,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策略研究,只有这要,才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实行,为人们提供更好地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用发.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9):127-128.

[2]李维刚,于丽瑶.新型城镇化良性发展的路径探讨[J].区域经济,2015(,8):93-94

[3]魏后凯.全面推进中国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思路与举措[J].经济纵横,2011(9):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