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病理学教学中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浅谈病理学教学中的体会

付云霞

付云霞(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8000)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028-03

【摘要】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为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多媒体技术、比较、案例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本人结合自己几年的工作经验和阅读的相关文献,对病理学教学工作谈一下体会。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方法体会

病理学是与临床学科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是桥梁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医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病理学具有内容复杂、理论抽象、专业名词多、记忆难度大、直观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而我们专科护理专业的病理学面临着课时少、任务重、实验室建设薄弱、学生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状,护理学专业学生不但需要了解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还要熟悉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转归,以便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是病理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需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在教学中,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1.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包含了各种病变的肉眼及镜下照片、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及录像等,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和无法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使用简单的挂图。比如讲授泌尿系统疾病时,教学大纲要求先复习正常的组织结构,再讲解发病机制,最后介绍几种常见疾病。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法,教师需要在黑板上画出肾单位的组成,然后进行讲解,至于画图质量,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绘画水平限制。从而影响学生的理解。讲解发病机制时,只能靠语言的描述加上挂图,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枯燥又不形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如果采用多媒体授课,教师不需要再画图,利用立体图片通过大型幕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清楚的观察肾单位的组成,结合FLASH动画了解肾单位的工作过程,这样既复习了解剖,组胚相关学科的知识,又节省了课堂时间,这正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达到的。让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克服单调乏味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课时为54学时,学时少、内容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就需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便于节省板书时间,增大课堂知识容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病例讨论运用于教学中

病例讨论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类型的病例作引导,使学生从复杂的材料中寻找线索,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从而使学生把课堂知识从机械性的记忆转变为记忆性的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引导预习针对学生在预习新课内容时常有不知从何下手、应着重于哪些内容、预习的广度与深度应如何把握等问题,笔者在讲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前一次课布置预习内容的同时,将典型病例分发给学生,使学生能通过病例引导预习新课内容。例如:患儿,男性,7岁。因眼睑浮肿、尿少3天入院。10天前在外玩耍时,右膝关节皮肤严重擦伤,2天后局部皮肤化脓,随进行局部消炎处理,10天后出现上述症状。体格检查:血压130/90mmHg,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红细胞(+),尿蛋白(++),红细胞管型0~2/HP;24小时尿量400ml;尿素氮11.2mmol/L,(正常值<9mmol/L,肌酐192μmol/L<178μmol/L),均高于正常。B超检查:双肾对称增大。遂住院治疗,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病情基本好转,上述症状消失。病例讨论的问题是:(1)本例患的是什么病?诊断依据是什么?(2)本例的病因能否从病史中找到线索?(3)为何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能否用病理知识解释?一方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病理生理等有了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应用课本知识理解、分析病例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带着疑问来学习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如病例出来后,即有学生问,什么是管型尿?尿蛋白(+++)是什么意思?这样,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对学好病理知识非常有利。让学生参与讨论,学生能找到一定的成就感,相比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活动。病案教学法强化了知识的多元性,使学生在学习单元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扩展所学内容,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问题式病例分析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去探究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过程、病理生理机制,由此推出它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胆辩论,在不断的争论中使问题明朗、答案清晰,课堂气氛轻松,真正做到积极地学习。在这种启发式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发现解决问题,还学会了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和自我表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反馈调查的结果表明典型病例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欢,大多数学生认为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和归纳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能引导将病理学理论与临床相联系。

3.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应用

(1)带问题听课。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听课有重点,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将本次课的重点问题做一介绍,使学生心中有数,带问题去听课。如讲“休克”一章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休克的共同发病环节是小动脉、微动脉等小血管的扩张,而引起的动脉血压下降,因而临床上常用收缩血管的药物来提高血压,但是有许多病人经这样治疗后,疗效却不好,有的患者病情反而恶化,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清楚听课,可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更容易抓住重点。课后经提问,98%的学生都认为休克的共同发病环节是由于微循环所致,使学生做到了当堂课的重点内容能够及时掌握。

(2)带问题自学。五年一贯制的大专生绝大部分来源于初中毕业生虽然他们的自学能力较差,但病理学属于第二学年的课程,大部分学生在一年的学习中,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学习方法,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注意正确引导。例如讲“肝性脑病”一章时,首先提出肝性脑病在临床上较多见,其中最重要的、并且危害患者生命的就是出现肝昏迷,那么什么是肝昏迷?临床治疗时,为什么应用降低血氨的药物和左旋多巴来治疗?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写读书笔记,再反馈信息,这样有97%的学生能够抓住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氨中毒和假性神经介质的作用,出现昏迷是由假性神经介质取代了正常神经介质,临床上应用降血氨及左旋多巴就是为了治“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使医学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了转换和作用的更新,是崭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具体运用的结果。新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注重保护和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创新开拓精神、全面发展的学生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个教师不仅要钻研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将现代的教育理论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将为病理学教学改革和创新开辟一个新的思路。

4.比较法运用于教学中

病理学内容多而复杂,一些疾病有许多相似之处,容易混淆。

(1)类比法

在同一系统内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内容,比较他们各个可能混淆的因素,常常可以形成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可帮助记忆。例如:病变部位相似,特点却不相同的疾病如胃溃疡=溃疡型之间的大体和镜下表现比较;急性肾炎、恶性肾炎、慢性肾炎病变部位、临床表现的比较;肺结核中的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因、病变、传播途径的区分,肺炎中的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好发人群、发病机理、病变及结局的区别;病毒性肝炎中各种类型肝炎的病理变化与临床关系的比较。

(2)异比法

指从表面上相异的内容中找出其存在的差异,便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判断事物的因果关系,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对比。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3)横向法

横向比较主要从空间角度,对同类疾病、病理变化进行比较。例如: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变特点结局等方面的区别;血管中血量多与正常,根据发生的原因、部位及机制不同可分为动脉性充血与静脉性充血;脱水是指液体容量的明显减少、根据其渗透压的不同可分为高渗、低渗、等渗3种类型,这3种之间内外液的交换以及机体变化又有不同。根据横比法能显示每一类疾病和病变的差异和特异性。

(4)纵比法

纵比就是从时间上将某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对同一疾病不同时期的病变特点和表现的比较,如大叶性肺炎的红色肝样变期和灰色肝样变期病变特点的比较。

(5)借比法

借比法就是把比较抽象的特殊事物和现象借助学生所熟知的一般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例如:肝瘀血时,肝小叶中央区损伤较重的肝细胞发生萎缩甚至消失,而小叶周边区损伤较轻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相当于房屋发生火灾,大家都往门口方向跑,这时门口堵塞,相当于肝静脉回流受阻,越靠近门口的人受到的挤压越强,好比肝小叶中央区损伤较重,发生坏死;相反,离堵塞的门口越远的人受到的挤压越弱,损伤较小,好比肝小叶周边区损伤,发生变性。

(6)、综合比较法

把各种病理变化或功能代谢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比较的方法。例如:渗出液和漏出液可以从原因、外观、比重蛋白质含量、细胞数、粘蛋白试验凝固等方面进行比较,各种常见的炎症细胞的种类、形态、功能、临床意义都有相同或相异处。各型缺氧的血氧指标的综合比较等。通过这种比较能够明确被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

通过比较法教学可以很容易发现其中区别,从而便于知识的掌握。

5.教学中注意总论和各论联系

我们采用的河南科技出版社的病理学教材,前十三章为病理学总论内容,阐述了各类不同疾病的共同病理学变化,后十一章内容为病理学的各论内容,阐述了各系统某疾病的特殊规律。总论和各论是共性与个性关系,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我们在讲授后十一章内容时,经常会让学生回忆前十三章所学过的知识。在病理学教学中将总论与各论的教学密切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在总论中我们学习了炎症、肿瘤等。在各论的学习中每一系统都会出现具体炎症和肿瘤,虽然不同的炎症、肿瘤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它们都与总论的内容密切相关。每一种肿瘤、每一种炎症都具有其共性的内容。在学习总论的内容时从一个知识点出发联系全身各个系统的炎症、肿瘤的病变;在学习各论时又将总论所学过的内容应用到各论中,举一反三.建立初步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前后联系,学生既学到了各论的新知识,又巩固了总论的旧知识,同时能将知识有机串起来。

6.理论课与实验课结合

理论指导实验,实验加强对理论知识理解。学生通过观察病理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可以将理论课上抽象知识如: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转化为直观的形态学知识,通过对正常和异常标本、切边的观察、对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脂肪肝大体标本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表面光滑,呈淡黄色,质软,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触之有油腻感。当在光镜下观察脂肪肝病变时,可观察到肝小叶中央部肝细胞胞浆里有大小不等的界限清楚的圆形空泡,有的肝细胞细胞核被脂滴挤到一侧,形似脂肪细胞,我们可以提示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切面隆起,是由脂肪变性导致的肝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的。这样就把肉眼观察和镜下观察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脂肪变性。

总之,为了使学生能更好掌握病理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化了书本知识,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病理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病理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李海可.病案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10,(53).

[3]孙洪业.多媒体课件教学争议[J]卫生职业教育2005,13(7).

[4]朴松兰,于兰英,谢占峰.浅谈中医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体会吉林医学20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