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水平赵永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水平赵永林

赵永林

成都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作为安全城市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是城市安全发展的必然选择。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从风险信息采集、互联化动态监管、智能化辅助决策、综合化科学治理等方面出发,建立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治理

前言: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大幅下降,但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而城市作为危险源和人员均密集的场所,具有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现实风险,城市已成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主阵地。2016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安委办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等系列文件,对加强城市安全风险管控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摸清城市的安全风险底数,2018年3月成都市启动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是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迫切需要

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是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城市人口、产业、物流、能量的高度集中,进而带来城市安全风险的日益加大。近年来在城市发生了多起“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重特大事故,归根结底就是城市安全风险的底数不清、责任不明、措施不力。因此,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势在必行。

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定期排查区域内风险点、危险源,落实管控措施,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安全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建立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绘制“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分布图。

成都正处于发展动力转换期、超大城市成长期、多重矛盾凸显期,城市运行管理面临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大,城市安全基础薄弱问题十分突出。2018年3月正式启动风险管控试点。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风险辨识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才能掌握城市重大风险和隐患的数量、种类、分布,才能把握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使城市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二、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关键环节

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必须牢牢把握开展全面风险辨识、开展科学合理风险评估和对风险实施有效管控三个关键环节。

(一)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城市安全评估第一步是把风险找出来,城市安全风险辨识应把握几个重点:一是关注重大事故风险,即可能造成群死群伤、重大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事故风险;二是关注新兴风险,即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如养老产业、新能源汽车充电、智能机器人、新兴娱乐项目等领域的风险;三是关注关联风险,即一个事故发生后可能引发次生、衍生事故的风险,如大面积停电可能引发医院、人员密集场所、重要交通设施等中断而带来事故;四是关注公共区域的风险,即道路、广场、车站、码头、人员密集场所等公共区域中存在的风险。(二)开展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开展科学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一是“点评估”。即单个风险源的评估。城市风险源点的类型有很多,有场所类(如人员密集场所)、设施类(如危化品储罐)、作业活动类(如车辆驾驶);有静止的风险源,也有移动的风险源。点的风险评估包括对风险源事故发生可能性的评估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估。二是“线评估”。即某行业(领域)或某类风险的评估。线评估需要在点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该行业(领域)或该类风险点的数量、单个风险源的风险程度,将某行业(领域)或某类型风险点的评估的结果进行汇总,得出某个行业整体的风险程度,评估结果可用于对行业风险进行排序,便于城市管理者有重点的管理行业风险。三是“面评估”。即某个区块整体风险程度的评估。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型,对某个区块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叠加,得出区块的整体风险程度,明确各区块安全风险程度排序,按照风险程度从高至低标注红、橙、黄、蓝,直观显示出重点监管地区。区块可大可小,可以是区(县)、乡镇(街道)、村居等;也可以是企业里面的一个区域。

(三)对风险实施有效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源实施分级管控。一是明确风险管控的主体。包括:企业责任主体、行业(领域)监管主体、属地监管等三类主体。二是落实风险管控的措施。从全过程、全方位去采取风险管控措施。三是建立风险管控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管控责任考核机制,使风险管控工作能够持续动态的进行。

三、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必须要开展的工作

(一)制定辨识评估相关规范。即制定《成都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成都市安全风险管理实施办法》《成都市安全风险评估基本规范》《成都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规范》《成都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评估规范》等规范,为参与的企业、部门提供统一的工作方法、标准和流程。

(二)落实风险分级管控。根据界定的风险范围、行业范围和空间范围开展全覆盖的安全风险辨识,全面摸清引发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引发事故的类型及原因,然后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将安全风险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低四个级别,对不同级别的风险源采取不同程度的管控措施实施分级管控,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绘制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传统技术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发挥更大的效力。城市风险辨识和评估将产生海量的动态的信息,仅靠人工处理已不能满足需要,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绘制风险电子地图,可大大提高安全风险管控效率。

目前,成都市已在高新区、郫都区、金堂县等进行试点,根据试点区县的产业类型,在酒店业、城镇燃气、建筑业、商贸业、产品制造业、物流仓储业、危险化学品企业等行业各选择规模以上企业作试点。试点结束后,全市各区县按照确定的标准规范和工作流程组织本区域所有相关行业(领域)所有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成都市在完成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后,将继续前进,开展成都市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落实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及相关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促进建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快建成以中心城区为基础,带动周边、辐射县乡、惠及民生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结束语

总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安全发展工作,这项工作必须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坚持立足长效、依法治理,坚持系统建设、过程管控,坚持统筹推动、综合施策的基本原则。安全发展城市创建工作要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同推进、企业单位分工负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到2035年一定能够实现,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安全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安全发展城市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党若涵.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社区安全治理问题研究——以沈阳市沈河区南塔街道为例[J].辽宁大学,2012.

[2]任远.城市流动人口的居留模式和社会融合.[M]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7.滕五晓.社区安全治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2014.

[3]徐继华,冯启娜,陈贞汝.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时代的来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