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效果观察

朱燕平鲁皖晋

(太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太原0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56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1.4%,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能让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脑梗死;认知障碍;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074-01

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脑梗死后并发症较多[1],相关研究表明,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是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的6~9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及其照料者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2]。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与天然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是一种可以稳定线粒体功能、促进脑能量代谢调节的药物,从而有效改善脑组织缺氧缺血症状[3],本次研究通过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给予丁苯酞注射液,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53~68岁,平均(60.5±3.9)岁。实验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52~66岁,平均(59.0±3.4)岁,两组患者在基础信息上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血压、血糖管理、改善循环、康复等相应治疗。持续治疗2周。

1.2.2实验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100ml:丁苯酞25mg和NaCl0.9%,批号:国药准字H20100041),静脉滴注,每次100mL,每日两次。持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显效: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神经功能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神经功能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恢复。无效:患者认知功能无改善,神经功能未恢复,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显现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SPSS18.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1.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n(%)]

3.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并发症多,不仅有偏瘫、失语等症状,还可引起记忆障碍、失认、失用、视觉空间障碍等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发生痴呆(AD)。文献报道,脑卒中患者半数以上有认知功能障碍,近1/3发生痴呆,一次卒中会使痴呆发生危险性增加4~12倍,脑梗死导致痴呆的发生率约30.1%,尤其是脑梗死后12月内发生的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更大。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发生机制相关:(1)病理机制:脑梗死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脑组织灌注量减少,引起脑代谢下降,导致认知功能下降;(2)血管机制:大血管病变有可能通过直接损害引发痴呆,小血管病可能白质损害、关键部位梗死等引起认知功能下降;(3)神经网络:脑梗死损害正常的神经网络,可出现认知障碍。

动物药效学研究显示,丁苯酞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可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丁苯酞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因此能保护乙酰胆碱神经元,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使其认知功能恢复正常。

本文研究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1.4%,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帮助其认知功能得到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能让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下一步的研究将扩大样本量、运用更详细和系统的量表评估及长期随访以探讨其是否能够延迟或预防患者进展为AD。

【参考文献】

[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5.04.002.

[2]滕振杰,冯静.脑小血管病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7,44(1):102-105.DOI:10.16636/j.cnki.jinn.2017.01.024.

[3]周菲,张敬文,王卫.丁苯酞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房,2017,28(25):3518-3521.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7.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