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3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

夏晖魏秀君

夏晖魏秀君(青州市人民医院山东青州262500)

作者简介:夏晖(1962.10-),女,大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我院26例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术前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6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后效果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术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正确的康复指导,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103-02

自1938年Willess首次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应用到临床后,该手术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与应用。作为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迄今其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手术[1]。由于老年人骨质脆而疏松,轻微的外伤即可引起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就是通过关节置换手术,使老年患者重新获得一个无痛、能够活动的关节,这不仅消除了患髋的疼痛,而且为老年患者重建了一个功能良好的人工关节,提高其生活质量。但由于高龄患者各系统脏器功能衰退,常伴有内科疾病,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我院2009年1月至今共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6例。年龄59岁~91岁,平均70.2岁。男性18例,女性8例,女性与男性比约为1:0.44。全组中并存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患等常见老年病者约占45%。行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例,其余均为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恐惧感和孤独感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状态,在骨折创伤后显得更为突出。责任护士要热情对待患者,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康复训练知识,让其了解手术过程及愈后,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这对术后康复和功能恢复极其重要,应予以重视。同时积极和家属沟通,鼓励家属陪伴,增强其安全感。

2.2术前康复护理:对家属进行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指导,要求患者及家属完全掌握并能演示;术前2d~3d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训练,以适应特殊体位的需要;患者头向后仰,枕部及双肘三点支撑,将躯干抬离床面训练,以预防肩胛及骶尾部皮肤受压每2h一次,5min/次~10min/次[2]。

2.3术前准备: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对其存在的合并症或内科疾病及早给予相应处理,提高手术耐受性,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及完善手术前的常规准备。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虽然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不是很长,但出血量相对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承受力来说已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此术后应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吸氧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更应给予密切的监护:对于合并心肺疾患者应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防止肺水肿、心衰;对于肾功能不全者,严密观察尿量,复查血生化,注意有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定时测血糖、尿糖,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并观察伤口情况,以防伤口感染。保持创口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量及速度,每小时超过100ml者,应补充血容量,加快输液,必要时输血。

3.2疼痛护理:术后24h内,患者疼痛感剧烈,同时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我们应及时采用有效止痛措施,防止由疼痛而引起并发症的加重,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胸闷、气促等。静脉或硬膜外止痛泵是常用的止疼措施,但应注意观察止痛效果,如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严重并发症者,应暂夹闭止痛泵,视出现的并发症的恢复情况决定止痛泵是否继续使用。术后3d仍疼痛剧烈者,注意体位的变换和调整,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血回流,避免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另外,结合体温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感染情况。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30min,应用止痛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本组26例应用后效果良好,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3.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3.1感染的预防和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感染的关键是加强手术前后各个环节的护理,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遵医嘱联合应用抗生素,现配现用,并严格控制好输入的速度和时间,以发挥更好的疗效;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血,及时更换,更换引流装置及倾倒引流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体温变化,保持病房空气新鲜;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必要时使用祛痰剂、雾化吸入等,防止肺部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鼓励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

3.3.2褥疮的预防和护理: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环差且感觉迟钝,再加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发生褥疮,应鼓励患者进行抬臀运动,每1~2h抬高按摩受压部位,并按摩骶尾部及骨隆突等长期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可卧气垫床。及时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加肌体抵抗力。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防止潮湿、摩擦和分泌物刺激,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褥疮的好发部位及预防褥疮的重要性。必要时根据医嘱输血或静脉滴注营养物质。

3.3.3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和护理:深静脉血栓(DVT)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Kwong[4]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比例为45%~84%,而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率为1%~5%。高龄、肥胖、高脂血症,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形成史的患者本身就已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而手术的刺激亦会加重这种高凝状态,这是术后DVT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下肢过度旋转和牵拉以及骨水泥聚合产热损伤血管等[5],也是导致术后DVT发生的常见诱因。患者术后抬高患肢20~30°,早期功能锻炼,主动行跖趾关节屈曲和踝关节环转运动,指导患者做小腿肌肉收缩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早期应用下肢静脉加压充气泵,弹力绷带,弹力袜等,均可促进静脉回流,增加血流速度,达到预防血栓的效果。遵医嘱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用药期间注意监测伤口渗血情况,皮肤有无瘀点、瘀斑,牙龈出血及出凝血时间。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注意皮肤的温度、色泽,有无疼痛,如遇到小腿肿胀,搏动性跳痛,腹股沟及腘窝有压痛感,皮肤发红等异常情况,应警惕静脉血栓。

3.3.4人工髋关节脱位的预防和护理:人工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2.16%~5.11%[6],由于老年人关节松弛,肌肉力量弱等髋关节本身的稳定性较差,所以术后搬运不当或术后患肢体位放置错误都是常见原因。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的措施包括:加强患者对预防脱位的相关知识的宣教,,正确指导功能锻炼、康复训练,提高患者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认识,对预防髋关节脱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患者麻醉苏醒过程中,保持正确的体位,合理翻身,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腘窝处放一小枕以防止患肢过度屈曲和伸直;二防: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者穿“丁”字鞋以防患肢内旋;,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三防:防内收,在两大腿之间放一软枕或梯形枕以防患肢内收,保持肢体外展位;术后翻身要保持髋关节的生理位置,正确使用便盆也对防止髋关节脱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3.5术后康复指导:老年患者存在主动功能锻炼意识差、术后乏力、特别怕疼等特点,因此术后当天不宜过多活动,术后第1~3天,应根据病情指导做股四头肌及臀肌等长收缩练习,保持肌肉张力,足踝主动屈伸,患肢按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康复训练不仅对手术效果有直接影响而且能有效地帮助患者克服依赖心理,促进心理康复。康复训练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制定计划。指导患者由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开始,逐渐做全身运动。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①主动训练:主要是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髌骨被动运动和踝关节伸屈及足部活动等,以避免长时间制动造成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强直等。②被动训练:应用下肢骨折治疗仪(CPM)辅助治疗。3次/日,每次40~60分钟,注意调节起始角度和时间。③协助指导患者进行特殊的康复练习:包括卧位练习、坐位练习、立位练习、步行练习、踏车练习及拐杖行走步态的练习等。

3.3.6出院指导: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及指导一般术后2周出院休养,但患肢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必须指导患者坚持在家锻炼:日常生活中避免坐矮凳及交叉双腿、盘腿、单髋负重,使用加高坐厕,防止身体前倾,髋关节屈曲不超过90°,3个月内避免患侧卧位,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术后3个月可弃拐行走,弃拐时用手杖,避免患髋下蹲,尽量不单独活动,避免一切关节受压活动。一般情况下扶双拐行走6~8周,这期间继续住院时的各种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增加行走距离;术后8周~4个月,此阶段主要锻炼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可使用单侧手杖,单腿平衡练习,术侧单腿站立1min;为保护假体和延长假体的寿命,要求患者禁止跑步、跳跃、爬山和举重等活动,并且控制体重以减轻假体的负担。嘱患者术后1、3、6个月来本院复查。

4结论

经过数十年的应用研究和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最成熟,效果最理想,临床使用最广的手术方法。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社会,由于创伤、骨病的高发率,使接受关节置换人数逐年递增,老年患者因生理机能低下,心理脆弱,且多合并其他内科疾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难度大,任务重。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的重要性正在逐步被大家所认识,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及教会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的方法有助于患者的迅速康复。强调患者的自我护理,明确告知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助于充分调动起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的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本组对2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的实践证明,围术期重视术前评估教育及严密的病情观察,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术后尽早的进行康复指导和锻炼,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有利于患者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提高高龄患者及超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手术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00

[2]赵阳立,朱美玉.骨科临床护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23-224

[3]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4,30,226

[4]KwongLM.DeepveinthrombosisprophyLaxis[J].JAr2throplasty,2005,20(4suppl2):122-141

[5]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5

[6]齐艳.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65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