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叶淑红

叶淑红辽宁省凌源市宋杖子中心校

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正日益成为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既是一个理论和观念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

一强调师生间平等性的原因

所谓师生间的平等,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同等的人格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之所以强调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这样的一种平等关系,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传统的专制观念限制学生的发展

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乏真知灼见,比如推崇“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倡长者、师者“不耻下问”等等。但与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相适应,在师生关系上,专制的绝对服从的甚至是奴化的人格不平等主张一直占主导地位,也就是,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封建教育,基本上抹煞以至否定了师生间的平等。虽然我们现在进行的现代教育,但包括在师生关系学上的专制观念在内的各种封建教育的“遗毒”,仍然影响着不少现代教师。当然,这种影响是潜意识的、不自觉的。例如,许多教师总让学生对自己有敬畏感,总是在推崇一种我训你听,我教你学、我管你服的旧式教育教学格局,而且时常伴以行行色色的强制灌输与惩治,使学生缺乏生动活泼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2.现代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现代思想意识、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新人,平等、民主的观念是这种现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有十多年的时间与教师在一起,如果这么长的时间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就会忽视和抹煞了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这样许多学生就会变成一个畏首畏尾的“小老头”,就会变成唯唯诺诺的缺乏坚强意志的庸人。甚至可以说,师生关系的不平等,会限制人才的成长,甚至扼杀人才。

3.平等是当今和未来社会的内在要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注重平等,与此相适应,学生追求师生平等的信念和行为更为强烈,如果不能顺应这种形势,班主任工作势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社会的主旋律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不仅为包括学生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认识自己、施展才能、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和舞台,而且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追求平等的新要求。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是其核心内容,竞争意识理所当然地为当代和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平等就成为当今和未来社会的内在要求。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对平等的要求及追求,通过众多的媒介,以及多种渠道的耳濡目染,必然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正逐步扩大,我们不能无视这一影响,否则,教师对学生施行的教育就无从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体现师生间平等性的做法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必须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1.处理好平等与灌输的关系

教师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不能没有适当的灌输。传统的思想教育,是必须把有效的灌输作为手段的。但这种灌输必须以平等为前提,摆脱传统的“私塾”式教育的影响,摒弃居高临下、我训你听的教育方式。例如灌输集体观念:建立良好班风是班级工作的重点内容。班主任只能把自己视为班集体的一员,引导学生制订本班的发展目标,使目标成为他们“自己”的奋斗方向,而不是强加于他们的条条框框。当班上出现重大问题时,发动学生论是非、辨曲直..总之,班主任要向学生灌输集体观念,没有平等待生的态度和做法,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班主任工作有时需要采取一些“暂时”性的强制措施,也要说明理由,并尽力缩短强制的时间,这样做,才不会使学生觉得失去与班主任的“平等”关系。

2.处理好平等与尊师的关系

我们当然必须要求学生尊师,并把其作为衡量学生道德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强调学生尊师并不否定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相反,学生越尊师,教师就越要平等待生,越要求学生尊师,就越要求教师平等待生,因为尊师本身是一种双方的情感交流活动。如果只有学生尊师而没有教师平等待生,则这是一种有缺陷的情感活动,甚至是扭曲的,不值得提倡。

3.处理好师生平等与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

不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没有理由把师生关系的平等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分割或对立起来。恰恰相反,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就要坚持师生的平等性,从教育的角度看,教师的主导地位表现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率作用、示范作用、引导作用等。这些作用能有效、充分地发挥,则有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种关系越是体现出平等性,教师的这种作用就越能发挥好,就越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