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致16例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致16例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张满娣

张满娣(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云南腾冲6791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036-02

【摘要】目的了解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其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临床科室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涉及不同年龄,18岁以下儿童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81.29%,男性略高于女性。发生不良反应以皮肤损害最为多见。结论导致盐酸林可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临床中应用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时应注意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盐酸林可霉素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林可霉素又称洁霉素,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50S亚基,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蛋白质合成。在化学结构上与大环内酯类不同,而抗菌谱相似,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某些厌氧菌有抗菌作用。随着临床应用普遍的同时,其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告也逐渐增多,为此,笔者汇总了2002年1月—2011年1月,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综合分析,为今后合理应用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提供货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利用我院2002年1月—2011年1月收集盐酸林可霉素引起的16例不良反应病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按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drugreactionsADR)判断标准进行筛查,按患者年龄、性别、用法用量、报告不良反应的时间及类别、给药途径、是否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分类分析。

2.结果

2.1性别及年龄分布见下表

ADR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DistributionofageandsexofADRcases

2.2ADR发生时间、发生类别、临床表现、合并用药情况及发生病例如下:

年龄8/12岁男性患儿1例,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处方给药第一组液体为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180mg+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分20—30滴。第二组10%葡萄糖注射液50ml+亚硫酸氢钠钾萘醌注射液2mg,静脉滴注。用药次日晚8点,患儿干四肢皮肤出现粟粒状疱疹,皮肤表皮呈块状脱落。立即给予盐酸异丙嗪、地塞米松、氯化钙溴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等药物抗过敏及对症支持治疗,加强护理,2周后,过敏症状得以治愈。

年龄2—10岁患儿8例,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处方给药第一组液体为0.9%氯化钠注射液+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15—30mg/kg,静脉滴注,第二组药物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维生素C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用药0.5—6h后患儿躯干、四肢瘙痒,继而出现密集粟粒型红色丘疹,立即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患儿3—8天后治愈。另外一名4岁男性患儿,给药2h后患儿躯干、四肢剧烈瘙痒,并有密集粟粒状疱疹,次日,患儿四肢皮肤表皮呈块状脱落,立即停止用以上药物并给予盐酸异丙嗪、地塞米松、氯化钙溴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等药物抗过敏及对症支持治疗,加强护理,抗过敏治疗10日后症状得以缓解。

年龄10—18岁男性患儿4例,入院诊断:右膝关节损伤、左尺骨鹰嘴骨折等外伤,术后给药:第一组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0.6g,静脉滴注,第二组为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维生素C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给药2—6h后患儿躯干四肢皮肤瘙痒,并出现片状红斑、丘疹,立即给予氯雷他啶片、盐酸异丙嗪、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药物抗过敏及对症支持治疗,7天后过敏症状得以缓解。

年龄18—60岁患者2例,入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入院当日医嘱给药:第一组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1.8g+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第二组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10%氯化钾注射液10ml+维生素B6注射液200mg,用药2h后,患者腹部、四肢瘙痒,并出现密集的红色皮疹,立即给予盐酸异丙嗪、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注射液等药物抗过敏治疗,5天后,过敏症状消除。

3.讨论

3.1ADR与年龄、性别

医院收集的16例ADR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最是小为8个月,最大58岁,年龄1—10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10—18岁的患者,总体男性高于女性,男性是女性的4倍。盐酸林可霉素引起不良反应涉及到不同年龄,主要分布在儿童人群,这与文献[2]报告不同,而与价格低廉,用前不需做皮试有直接关系。

3.2ADR类别与临床表现

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的表现较为多样化,主要为变态反应,临床表现大多为密集粟粒样丘疹、脓疱疹,而剥落性皮炎临床症状与[3]相似。ADR报告中,附件损害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于皮肤黏膜表面,引起患者本人或其他观察者的注意,一些相关性疱疹、皮肤脱落等症状较明显,感观感受较强烈,因此,临床上可能会容易发现[4]。截止2003年第一季度,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有关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44例,其中有呼吸困难2例,听力下降7例(18岁以下儿童),四肢无力吞咽困难1例等不良反应。在我院ADR监测中虽未监测到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引起的以上不良反应,但应加以警惕。

3.3ADR与用药剂量

盐酸林可霉素为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常用剂量儿童为15—30mg/kg,成人1.2—1.8g,静脉给药时每0.6g—1g需用100ml以上液体稀释,静滴时间不得大于1小时。药品说明书用法:一日一次给药儿童10—30mg/kg,成人每日给药1.2—1.8g,部分病例用剂量偏大,超过规定量提示ADR的发生与可能用药剂量有关[5]。

3.4ADR与用药时间

在我院收集的林可霉素不良反应病例中,发生不良反应时间最快为30分钟,最迟的为24小时,因此提醒医护人员。在应用该药物期间,应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严重的ADR发生。

3.5ADR与患者既往史的关系

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最常见的变态反应往往与患者的过敏体质有关,大多数患者都未知自己的用药史,对某些药物过敏,给医务人员询问过敏带来困难。此提示临床医师在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过程中,应特别细心、谨慎。

总之,从我院收集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致1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说明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虽然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厌氧菌有抗菌作用,其价格低,不需做皮试,可用于青霉素过敏者。但其存在较多不良反应,提示临床医师在给患者使用林可霉素时,1—10岁患儿慎用,严格参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滴注速度并详细询问患者用药过敏史,严格观察不良反应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为药品生产企业更改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说明书,注明用前是否需做皮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7.

[2]郭美华,杜晓明,马满珍,马研研.293例林可霉素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5)293.

[3]吴小英,中国综合临床1999第4期15卷.

[4]郭美华,杜晓明,马满珍,马研研.293例林可霉素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