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价值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分娩镇痛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价值对比研究

陈遇源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23000

【摘要】目的:研究腰麻以及硬膜外麻醉同时应用于分娩镇痛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分娩的88例产妇,根据镇痛方式的不同分别设置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4例,对照组单纯给硬膜外麻醉,联合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联合组完全无痛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镇痛见效时间为3.5±1.2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3±3.7分钟(P<0.05);联合组罗哌卡因用量为9.7±3.9毫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1±7.5毫克(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过程中,通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所取得的麻醉效果更佳,其见效时间更快,且能够大幅缓解产妇疼痛,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分娩;腰麻;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spinalanesthesiaandepiduralanesthesiainlaboranalgesia.Methods:fromApril2015toApril2016in88casesofpregnantwomeninourhospital,accordingtothedifferentwaysofanalgesiaweresetupcontrolgroupandcombinationgroup,44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onlygivenepiduralanesthesia,combinedgroupreceivedspinalanesthesiacombinedwithepiduralanesthesiaeffectcomparisonoftwokindsofanesthesia.Results:thecombinedgroupcompletelypainlessnumberwas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P<0.05group);combinedanalgesiceffectivetimewas3.5+1.2minutes,significantlyshorterthanthecontrolgroupof15.3+3.7minutes(P<0.05);groupropivacainedosagewas9.7+3.9mg,significantlylessthanthecontrolgroupof20.1+7.5Mg(P<0.05).Conclusion:intheprocessoflaboranalgesia,anesthesiacombinedwithspinalepiduralanesthesiaismoreeffective,thetimeisfaster,anditcansignificantlyrelievethepainofwomen.

Labor;spinalanesthesia;epiduralanesthesia;analgesiaeffect

目前,医院产科常用的分娩镇痛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腰麻以及硬膜外麻醉均属于应用较广泛的麻醉方式[1]。为了研究腰麻以及硬膜外麻醉同时应用于分娩镇痛中发挥的作用,为今后的产妇分娩镇痛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次研究选择在本院分娩的88例产妇,分别设置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单纯给硬膜外麻醉,联合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现将详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分娩的88例产妇纳入本次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包含44例产妇。对照组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4.5±2.5岁,孕周37周至41周,平均孕周39.5±0.8周。联合组年龄均在20岁至30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25.2±2.8岁,本组产妇孕周均处于37周至42周区间内,平均孕周为39.8±1.1周.联合组和对照组产妇均属于头位、单胎、足月产妇。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孕周、产妇类型等基础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联合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产妇宫口开放程度,如发现达到3cm,可判断其处于第一产程,选择产妇第二至第三腰椎位置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穿刺术。第一步是对产妇实施体内硬膜外穿刺,待外穿刺操作完成后,将25G腰穿针置于硬膜外穿刺针中,之后选择产妇蛛网膜下腔位置开展穿刺操作,待产妇体内出现脑脊液向外流,停止穿刺操作。选择0.2%罗哌卡因,用量为1.5ml,将其注入分娩者体内。将穿刺针慢慢取出,将硬膜外导管缓缓转入产妇硬膜外腔位置,对其进行科学固定,将其具体长度控制在2-3cm之间,以备使用。引导产妇选择平卧位,对其阻滞平面实施合理调整,保证其处于T8-T10之间的位置,选择产妇蛛网膜下腔位置,将药物缓缓注入,注入时间为40min.借助硬膜外导管向产妇硬膜外腔进行混合液注入,具体注入量为8ml,另注入0.002mg芬太尼,配合0.1%罗哌卡因,观察麻醉效果,如未取得预期麻醉效果,可在分娩者表现出严重疼痛时适当增加混合液注入量,增加量可为5ml,待产妇宫口开放达到9cm后,再次进行药物注入。

对照组单纯给硬膜外麻醉,选择产妇第二至第三腰椎位置实施硬膜外穿刺术,将硬膜外导管留置于产妇头部一侧,借助硬膜外导管向产妇硬膜外腔进行混合液注入,具体注入量为8ml,另注入0.002mg芬太尼,配合0.1%罗哌卡因,其余步骤与联合组相同。

1.3临床疗效观察

本次研究根据产妇主诉进行疼痛分级,将其划分为0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1)0级:完全无痛;(2)一级:产妇接受镇痛后,其疼痛现象大部分消失或基本消失,不会对产妇正常活动造成干扰,可能存在少量出汗现象;(3)二级:产妇接受镇痛后,其腰部和腹部存在轻微疼痛问题,仍处于产妇可承受范围内,产妇存在少量出汗;(4)三级:产妇腹部和腰部存在较为明显的疼痛症状,较难承受,造成产妇正常活动受阻,无法正常给予配合;(5)四级:产妇不能忍受强烈疼痛,失控呼喊并伴随严重出汗现象。0级、一级和二级意味着镇痛效果良好,其余两级则说明镇痛效果不佳或没有效果。

1.4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依靠SPSS22.0数据统计学软件针对联合组和对照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通过例数和%表示组间计数资料,行X2检验,通过均数和标准差代表组间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若P<0.05,说明两组产妇在相关数据对比上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联合组和对照组镇痛分级情况

联合组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中完全无痛的分别为40例和38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例和22例(P<0.05);联合组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中二级疼痛分别为0例和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例和8例(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科学、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不但能够缓解产妇痛苦,还可以降低对母婴的伤害[2]。传统硬膜外麻醉见效时间相对较慢,且其在用药量上相对较高,无法对产妇神经进行有效阻断,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镇痛效果。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属于新型麻醉技术,该麻醉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镇痛作用,且用药量极少,能够大大缓解产妇分娩疼痛,获得良好镇痛效果。本次研究发现,联合组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中完全无痛的分别为40例和38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例和22例(P<0.05)。这说明联合组所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镇痛效果上更佳。研究还发现,联合组镇痛见效时间为3.5±1.2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3±3.7分钟(P<0.05);联合二组罗哌卡因用量为9.7±3.9毫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1±7.5毫克(P<0.05)。该研究结果与张灵召关于分娩镇痛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相符[3]。

总而言之,在分娩镇痛过程中,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见效时间快,药物使用量少,能够大幅缓解产妇疼痛,具备较高应用价值,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会茹.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J].河南医学研究,2017,01:1-2.

[2]陈水清.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5,13:20-21.

[3]张灵召.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5,1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