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生物心与心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浅谈中学生生物心与心教学

杨金凤

杨金凤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222500

摘要中学生物课程曾一度被认为是“副科”,导致学生与老师都不重视,但教育的改革,需要学生全面的素质,生物课程成为培养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从“心”看待生物教学,如何从“心”学习生物课程,最终达到“心”与“心”相溶的教学效果,成为教育者势必解决的问题。中学生物要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老师要走进他们的心里,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通过各种方式搭建心与心的桥梁,让作为祖国花朵的他们都能绽放。

关键词生物中学生教学素质课程

如今的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中学生物课程曾一度被认为是“副科”,导致学生与老师都不重视,但教育的改革,需要学生全面的素质,生物课程成为培养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从“心”看待生物教学,如何从“心”学习生物课程,最终达到“心”与“心”相溶的教学效果,成为教育者势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的“心”

相对于旧时期,现今中学生由于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信息比较丰富,加上网络文化和科技的普及,让他们的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1.个性强

时代的开放孕育了中学生个性的形成,无论从语言还是服装,无论从行为还是装扮,他们无不张扬个性。他们对他人的意见不乐于接受,甚至排斥,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表现冷漠,喜欢钻研自己的爱好,无论是有利还是有弊。

2.隐私意识强

早年时期的中学生,内心的想法总是能够在家长或老师面前毫无保留,但如今君不见有许多中学生有自己上锁的日记本,他们不希望别人窥视自己内心的秘密,不喜欢“裸露”在家长或老师面前,对于自己的隐私有很强的保护意识,一旦被“侵权”,他们的行为可能无法估量。

3.渴望关心

中学生处于半成熟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半是半非,容易产生挫折感,此时他们渴望有人指导和关心。特别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对他们影响巨大,由此产生的孤僻和厌学情绪严重,他们在得不到父母爱时更渴望家庭以外的爱。

二、老师的“心”

老师被冠以人类灵魂的[程师,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重大指引作用,甚至曾被学生俸为“神灵”。但时代的变更,老师的心理也相继发生了变化。

1.对学生恨铁不成钢

老师的价值很多时候是从学生身上体现,升迁、晋级等大部分评判标准来源于所教学生的成绩,导致老师浮躁,急于求成,对学生容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

2.心理素质不过关

中学生对一切事物的认识处于萌动状态,特别是对人身体的变化充满好奇,他们迫切希望了解其中的奥秘。但在教学中,往往出现生物课程讲到生理卫生章节时,老师就让学生自学。即使讲解,也是“半遮半掩”,对学生的疑惑,避而不答,比如学生问“我是怎么生出来的”,老师往往哑口无言。

3.用分数衡量学生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在极力号召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依旧成为老师的“致命武器”,而对于偏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生物课程,分数仍然没有改变在老师心中的地位。

三、心与心教学的对策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心与心相通,这样老师可以全盘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学生可以配合老师的教学。搭建学生与老师心的“桥梁”,是达到心与心相通的关键。

1.通过睛雨表,了解学生心情

生物课程由于其知识多,涉及面广,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很多学生学一段时间就产生厌恶感。在教学中,笔者不断探索,创立了一种晴雨表教学方法。在前一天让学生填写晴雨表,了解学生学习的心情及热情。如在讲述:高中生物内容中存在这样两个实验:生物技术与实践模块“植物组织培养”和分子与细胞模块“观察植物细胞的植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将两个实验对比来看,会有这样的疑惑。“植物组织培养”中提到培养基中要加入蔗糖作为碳源,为外植体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由此推测,蔗糖分子能进入植物细胞为其代谢活动提供营养和能量。而“观察植物细胞的植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用0.3g/ml蔗糖溶液使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发生植壁分离现象,之后用清水使其植壁分离后复原。由此很多人提出:蔗糖分子不能进入植物细胞。那么植物是否能吸收蔗糖呢?吸收方式又是什么呢

2.设立秘密话本

中学生有许多秘密话不喜欢跟家长交流,但是如果老师让他们信任的话,他们更乐于与老师交流。对于这样的特点,笔者和学生设立的秘密话本起到明显效果。让学生将想说的话通过秘密话本传递给老师,比如觉得学生物有那些困惑,学生物最吃力在那里,对学生物有什么感受,希望老师如何教生物课程。学生反馈的意见可以给老师备课和讲课的灵感。只有老师的教学方法走进学生的心里,他们一定会欣然接受。

3.在生活中增进感情

生物课程关系到很多自然生物的内容,在生活中有许多现成的材料,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授课。比知在讲植物、动物内容时,带学生一同观看植物园或动物园视频,让学生自己描绘其特点,然后大家一起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课程中,增加彼此的感情。笔者自身的一次经验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做一份礼物,写明所用材料表达的意思,有个同学利用牵牛花的茎特征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4.让学生自己动手

生物课程不仅仅是希望学生能够分析千姿百态的生命现象,更希望学生能够应用生物概念进行推理、探索和创造。中学生处于好动、好问、好奇的阶段,一些小制作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启发他们如何协调、如何思考,最终知识和能力双丰收。比如讲完《植物群落》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群落盆景,老师对他们的制作给予指正,对于制作比较好的放于教室,供其他学生参考,同时也是给予学生鼓励。

总之,中学生物要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老师要走进他们的心里,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通过各种方式搭建心与心的桥梁,让作为祖国花朵的他们都能绽放。

参考文献

【1】廖胜波中学生物教学模式浅探《考试教研版》2009年第6期102.

【2】刘贵侠中学生物教学探索《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第6期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