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回医烙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前后TCD的Vp、Vd、Vm变化分析

/ 2

改良回医烙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前后TCD的Vp、Vd、Vm变化分析

王英絮牛子瞻许建峰林瑞珠李阳

王英絮牛子瞻许建峰林瑞珠李阳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骨伤科银川750004)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回医烙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经颅多普勒所测得的双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及平均血流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SA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回医烙灸组(50例)和针刺对照组(50例),治疗15次后判定疗效并检测TCD变化。结果:改良回医烙灸组与针刺组低流速患者在治疗后双侧椎动脉血流速明显增快(P<0.01),高流速患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明显减低(P<0.01);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回医烙灸和针刺均对CSA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双相调节作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mdylopathyofbertebralartery,CSA)是颈椎病常见类型之一,是由于长期低头,颈椎肥大增生,增生的骨质突入椎动脉管,压迫椎动脉或使椎动脉管腔狭窄,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CSA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症状是发作性眩晕,可伴有恶心,耳鸣,头项疼痛,视物模糊,视力减退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表现。CSA的针灸治疗已逐渐被广泛重视[1-2]。而回医烙灸未见报道,现将我院对100例CSA患者进行回医烙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中图分类号】R24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231-02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参照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CSA的诊断标准[3]: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增生;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排除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1.2纳入标准

年龄在18-65岁;眩晕发作次数在2次以上;每次眩晕发作时间持续7天以上,不能自行缓解,或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各组正常流速6例,未予比较。

1.3排除标准

哺乳、妊娠期间妇女;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较为严重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耳源性、眼源性眩晕患者;脑干、小脑或大脑病变患者;偶有一次眩晕发生者(7天以内);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进行检查或治疗,或者资料不全者。

1.4仪器与方法

1.4.1使用仪器为深圳德力凯(elicd)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EMS-9E经颅多普勒超声仪,用2MHz型脉冲多普勒探头检测,将探头置于枕骨打孔窗检测椎-基底动脉,取得清晰稳定的信号后,记录双侧椎动脉(LVA、RVA)的收缩期峰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Vp、Vd、Vm)变化情况。

1.4.2改良回医烙灸组:

改良烙灸器:考虑患者很难接受在颈部皮肤暴露的地方实施类似化脓灸的治法,我们根据烙灸理论,采用南阳绿莹艾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直径8cm的加厚纯铜艾灸盒,把直径1.8cm、长2.8cm的艾柱插于内壁中部的固定架上,点燃艾柱后将灸盒另一半盖上并旋转锁定,盖上调温盖,旋转盖子可调节风力以控制温度高低(开口大温度高,开口小温度低)把灸盒直接置于颈部两侧颈项肌椎动脉体表投影区烙灸,并可上下左右移动,热度以患者皮肤发红、能够耐受为主,每次施灸30分钟,每日1次,每周灸5次,休2天,治疗3周15次后再复查TCD。

1.4.3针刺组:取穴:风池、颈夹脊穴,列缺穴,用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0.35X5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得气后留针并用G-6805型电麻仪在颈两侧的风池及颈4夹脊穴各通1组电针,选连续波30分钟,每日1次,每周电针5次,休2天,治疗3周15次后再复查TCD。

1.5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即:临床治愈:颈性眩晕等症状、体征消失,能正常活动和工作;显效:颈性眩晕等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能参加一般活动和工作;有效:颈性眩晕等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可适当活动和工作;无效:颈性眩晕等症状、体征未见改善,甚或加重。

1.6统计学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处理,各项参数以X(—)±S(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为双侧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治疗结果

表3治疗前高流速型椎动脉TCD观察指标数值与正常数值比较(±S)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烙灸组治疗后能降低异常升高的椎动脉Vp、Vm;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烙灸组治疗后降低异常升高的椎动脉Vd的作用不显著。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组治疗后能降低异常升高的椎动脉Vp、Vm、Vd的;

pa、pb、pd、pe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烙灸组降低异常升高的双侧椎动脉Vp、左侧Vd、右侧Vm均优于针刺组;pc、pf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说明烙灸组降低异常升高的左侧Vm、右侧Vd与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

表5治疗前低流速型椎动脉TCD观察指标数值与正常数值比较(±S)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低流速型烙灸组治疗后能升高异常降低的椎动脉Vp、Vm、Vd;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低流速型针刺组治疗后能升高异常降低的椎动脉Vp、Vm、Vd;

Pg、ph、pi、pj、pk、pl均>0.05,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低流速型烙灸组、针刺组治疗后均能升高异常降低的椎动脉Vp、Vm、Vd,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CSA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P﹥0.05

3讨论:

CSA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不稳、椎间盘退变或颈部软组织痉挛等原因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四周的交感神经丛,而反射性地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痉挛,导致供血不足而出现症状群。由此可见,椎动脉血流减少是CSA的主要发病机制。TCD以其创伤小、直观、可重复性及便捷等优点已成为颈动脉型颈椎病的首选常规检查方法。经颅多普勒常用的分析参数主要有: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有研究表明,椎动脉血流量能够较为直观的反映脑后部神经组织的血供状况[5-6]。

烙灸疗法通过局部发红或化脓起泡的作用未排出异常体液,代谢禀性衰败过程中的四液病理产物,促进四性、四液平衡,达到人体所需要的体液平衡,提高机体自然抗病能力,从而使全身经脉通畅,有利于相应器官组织功能的恢复[7]。回医烙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将特制的铁器灸具放置在腰部督脉及双侧肾俞穴处,然后在灸槽内放置艾绒点燃,直到发热铁器灸具使腰部皮肤发红,具有补肾通督、强筋健骨作用,达到扶正驱邪的目的[8]。本

组研究结果示,回医烙灸能够明显改善CSA患者双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与针刺作用一致,说明烙灸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曹世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3,35(1):132-135.

[2]蔡奇文,邱德华,石仰山,等.石氏针法联合椎脉回春合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4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2):57-59.

[3]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5]李涛,彩色多普勒新指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3,26(4):31-32.

[6]秦巧娜.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3,33(3):83-84.

[7]乔建荣,粱颖,靳萱,等.《回回药方》烙灸疗法探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1(2):

[8]许建峰,林瑞珠,等.回医烙灸疗法对退变腰椎间盘中基质MMP-3表达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13,44(2):33-34

作者简介:

王英絮,女,1965-,中医骨伤科科室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回族医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基金项目:

宁夏医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T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