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

宋耀宗孔芳

宋耀宗孔芳(洛阳东方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7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并给予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调脂治疗,给予辛伐他汀与阿托伐汀。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恶化和死亡病例,经治疗后发现,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脑血栓方面较单纯应用阿司匹林临床疗效明显,且对动脉斑块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脑血栓动脉斑块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211-02

脑血栓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坏,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后遗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是较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1]。目前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治疗脑血栓症状,我院依据文献,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7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3.4±5.9)岁;患者病程为2~6.5h,平均病程(3.4±1.8)h;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肢力乏力、偏瘫,活动不便,并伴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全部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其中29例患者伴有高血压,21例伴冠心病;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MRI检查证实,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中华神经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血栓的诊断标准。

1.3病例排除标准排除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排除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排除近期手术患者,有外伤、应激患者;排除伴有心肌梗死患者;排除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患者;排除入院前1个月服用抗血小板及调脂药物患者。

1.4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限盐、吸氧、强心、利尿治疗,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给予甘露醇GTT;给予脑细胞活化剂;预防感染、应激性溃疡出血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予降压药、降糖药;给予阿司匹林及氯毗格雷,无明显禁忌症患者给予服用抗血小板药物[2]。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调脂治疗,给予辛伐他汀与阿托伐汀,如LDL<70mg/d时停用。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

1.5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病残程度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减少90%以上;显著进步: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残程度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20分;进步: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减少8~20分;无效:以上改善均无。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100%[3]。

1.6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恶化和死亡病例,经治疗后发现,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2。

3讨论

脑血栓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病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脑血栓形成初期,血小板被激活,释放血栓素,形成固体质块,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基础上,血液有形成份附于动脉内膜上,形成血栓[4]。

临床多采用抗血小板及调脂治疗,采用药物为阿司匹林,本组研究中,在应用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与阿托伐汀进行治疗发现,联合应用的治疗组临床疗效对比明显要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同时患者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较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由此表明,他类类药物在发挥调脂作用,稳定、改善粥样斑块,防止血栓扩大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总之,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脑血栓方面较单纯应用阿司匹林临床疗效明显,且对动脉斑块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晨.脑血栓片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15).

[2]周经霞.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7).

[3]李云,李铁锋,黄凡.脑血栓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及阿司匹林干预对其水平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5(8).

[4]陈志坚.脑血栓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体内炎症介质的改变[J].中国医药导刊.2011(11).

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分析

李嘉雯(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5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糖尿病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B组采用缬沙坦治疗,C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糖和血压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血糖和血压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变化较治疗前显著,C组比A组和B组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和缬沙坦能够有效的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将两者联合使用能够有效保护肾脏,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前列地尔缬沙坦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212-0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简称DN)是指由于糖尿病造成的全身代谢性紊乱而引起的肾脏损伤,它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尿病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加强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为了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3.5)岁;B组采用缬沙坦治疗,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34-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9±3.1)岁;C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3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8±3.6)岁。所有患者病程在4-25年之间,平均为(10.2±2.5)年;按照Mogenson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2],其中Ⅲ期95例,Ⅳ期20例,Ⅴ期5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排除标准排除原发性肾病、过度劳累、甲亢、尿路感染、发热等原因造成的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患者。

1.3治疗方法三组患者均采用调整血脂、控制血压和降低血糖等综合措施,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将100µg前列地尔加入250ml0.9%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B组采用缬沙坦治疗,口服80mg/d;C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3-4周。

1.4观察项目(1)测量2d的血糖水平,每4h测一次血压,均取平均值;(2)观察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治疗前后血糖和血压变化比较治疗后血糖和血压变化较治疗前显著,C组比A组和B组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三组治疗前后血糖和血压变化比较

2.2三组在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变化比较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变化较治疗前显著,C组比A组和B组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三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变化比较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严重者会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因而需要加强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通过本研究发现,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其中前列地尔具有抑制免疫和扩张血管的作用,缬沙坦能够降低肾小球内压,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3]因此,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晓.糖尿病肾病治疗现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07,7(5):214-216.

[2]苏宏业,王乃尊.糖尿病肾病治疗研究[J].医学综述,2008,14(9):1376-1378.

[3]姚红.前列地尔、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5):698-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