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网络传播中传统戏曲艺术教育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3

现代网络传播中传统戏曲艺术教育的思考

雷红薇

雷红薇(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中图分类号:J81文献标识码:A

要求:排版时必须注明“此论文为2009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项目《豫剧传播扩散研究》zkx0009-136内容之一。”

摘要:剧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播特征。在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中,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平台,进行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和创新,对于促进现代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保护及传承中华民族戏曲文化的精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豫剧网络传播扩散

近年来,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环境以其多元性、复合性、娱乐性、互动性和虚拟性吸引着大学生,迅速成为他们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并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大学教育中导入媒体戏曲文化教育课程,开展相关实践,逐步丰富我们媒体素养教育的资源和经验,建立成熟的大众媒体素养教育框架体系,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亦将利于推动媒体戏曲文化教育在全社会的开展。笔者近年来深入到全省多个高校,致力于传统艺术教育资源遗产在高校现代网络教育传播的实地考察工作,研究了河南传统艺术文化教育资源遗产的音响、乐谱、文字、图片、采访录音等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大多是三百年戏曲艺术教育文化的说唱艺术和流传广泛的豫剧戏曲艺术,仍然保留着传统艺术教育特性,笔者试图借助传播学理论,从戏曲学和扩散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的策略,丰富媒体素养教育理论的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1]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利用网络促进传统戏曲艺术文化资源,对于传承、创新艺术教育,将对扩大艺术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保护利用豫剧戏曲艺术教育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的文化环境,同时将有助于人们精神文明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一、戏曲艺术传播教育的形成

戏曲艺术媒体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自然有序的系统活动。学者尤﹒鲍列夫指出:“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具有局部性质的话,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就完整的个性。”[2]我国自1999年通过一项关于推进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决定,其中第六条专门谈到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传统戏曲艺术教育是承担起一种责任与义务来改善人们身心世界,实施着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育”。

戏曲艺术教育伴随着传统艺术教育文化悠久的历史而得到传播和发展,并在几百年的艺术教育文化传承与传播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教育文化特征,尤其是在豫剧戏曲艺术教育方面有着深厚的艺术文化教育的基础,2006年豫剧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在现代高校远程教育中利用网络自身的豫剧戏曲艺术教育文化资源进行广泛的传播,以艺术求发展的创造探索和艺术教育实践过程,扩大了豫剧戏曲艺术教育文化发展,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民间豫剧戏曲艺术教育文化,对于高校豫剧戏曲艺术教育建设的体现,有着一定的戏曲艺术教育作用。

二、现代网络传播扩散的特征

网络传播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网络传播是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络,也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

网络传播扩散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扩散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扩散传播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信息双向交流。扩散传播作为联系信息生产、积累和获取的中心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网络传播作为信息交流、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使信息得以广泛散发、吸收和利用。网络扩散传播在人类的信息流通过程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与手段的变革将对人类信息流通活动的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网络传播扩散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网络传播中,受众接受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剧目内容。同时,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网络传播扩散特征具有:全球性、即时性、交互性、娱乐性特征。

1.全球性。互联网使人类“地球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网络的普及为世界各个角落的机构和个人获取信息、输出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在参与网络传播的同时,企业或机构就应考虑关于组织信息全球化传播的问题,这可能涉及到不同地域、语言、文化背景、道德习俗甚至法律法规等等内容。

2.即时性。借助数码摄录设备和手机等现代化影像处理和通讯工具,网络新闻记者可以进行事件现场直播,在网络上图文并茂地以第一时间、第一速度报道出来,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网络比电视编辑的时间更短暂,更迅速,公众在网络上可以即时看到事件的每分钟的发展情况,而网络后台的编辑们还可以迅速调出与事件相关的背景图文资料,让社会公众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事件真相、新闻后面的故事或细节。

3.交互性。互动性是网络上信息发布的低门槛和信息传播方式灵活性而带来的直接结果,事实上,互动性不仅仅体现在传——受双方交流的增强,还体现在整个信息形成过程的改变。在一个真正的互动的环境中,信息不再是依赖于某一方发出,而是在双方的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也可以这样说,网络上不再有信息传播控制者,而只存在信息传播参与者。

艺术品牌要达到好的传播效果,不仅要与消费者充分互动,还要使消费者之间产生互动,并借力这种互动的传播效应。比如你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品牌的拥护者或信仰者自发为品牌建立起网站或社区,与相同爱好者结成同盟,这些人不仅自己是品牌的忠诚顾客,而且对品牌的传播起到重要的影响。

4.娱乐性。网络是一座多媒体智能化的娱乐工厂,这无疑更多的是用来描述网络上内容的丰富性及信息传播形式的多样化的。网络是一个多媒体兼容的媒体,这使得信息的传播模式更加多样,在网络上信息的传递可以图文、声情、影像、动画并茂,企业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请消费者“亲临现场”观看或亲身感受、体验产品或服务,也可以请消费者在线参与产品设计、制作,还可以邀请消费参与品牌的网上俱乐部活动,网络可以整合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娱乐性、社交等多项功能,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

三、传统戏曲在现代网络发展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高校发展,不仅是大学生自娱自乐的活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大学生利用传统艺术教育资源传播求发展的一种创造活动,正确引导弘扬优秀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成果,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河南地处中原大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和多民族艺术教育文化交流的腹地。豫剧戏曲艺术教育是中原农村与城市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传统艺术教育的文化基础和基本精神,艺术教育构成中原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豫剧戏曲艺术教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构建了中原农村与城市学校教育文化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民族特性。现存豫剧戏曲传统艺术教育主要分布于河南的豫西、豫中、豫北、豫东地区,以洛阳—郑州—开封走向,由西向东沿黄河两岸为轴线,辐射周边地区,地势以平原为主,及少量的丘陵地区,这些地区自古以来也是农业、经济、文化教育较发达的地区。[5]

从高校现代网络媒体传播看传统艺术教育发展。豫剧已成为河南戏曲文化的著名品牌和形象标识,豫剧在三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豫剧流布广泛,长江以北的多数省区有着专业表演团体,其演出活动遍布全国,且已多次走出国门。豫剧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彰显了河南人的人文精神和品格情操,蘸满了中原黄土地的泥土芳香,是河南人民心中的歌。豫剧积淀丰厚,它聚集了河南人民智慧和创造的结晶,造就了豫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历史辉煌,积淀了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浩翰的剧目遗产,创造了个性鲜明、独特成熟的艺术表演体系。在声腔上,伴随着由本梆向河南梆子—豫剧的发展历程,既承袭了北曲、南曲,昆腔、弋阳、吹腔、皮黄等早期戏曲的艺术成就、兼融并蓄,又在其声腔的母体——祥符调的基础上,繁衍出早期的平调和清道光以后的豫东调、沙河调、高调等多个地域唱调,又与豫西调交流融合,形成了表现力丰富、多姿多彩,具有河南特色的豫剧声腔体系,有四大声腔板类,数十个唱腔板式,数十种调门唱法,六百多支鲜活实用的曲牌音乐,凸显了豫剧音乐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特殊的生成基因和发展环境,使它具有了许多独特的个性特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近代社会新的戏曲剧种生成的鲜活例证,在剧目和舞台艺术方面借鉴了早期戏曲的艺术成就,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教育价值。

四、豫剧传播扩散的思考

思考之一:普通高校大学生需要传统豫剧戏曲艺术媒体教育。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在普通高校校园的舞台上,不仅要有流行的“庞龙”、高雅的“郑小瑛”,也要有国粹的“于魁智”和“常香玉”。在大众文化抢足风头、流行主导高校大学生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弘扬高雅的传统艺术。高雅艺术进高校校园活动可以给高校学生一个更好地亲近艺术、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这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首先,高雅艺术可以提升文化品位。高雅艺术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深厚文化思想内涵,蕴藏其创作时代社会、自然、以及人际交流所必需的各种形象化感性知识,能够陶冶人、教育人、培养人、传承世界各民族文化精髓,更能给大学生以震撼和鼓舞。《梨园春》走进普通高校,让大学生们欣赏到了广为传唱的戏曲名段,领略到了艺术家们做念唱打、一招一式的优雅与考究,使大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民族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通过观看艺术家们精彩的演出,国粹和民族传统戏曲文化成为高校大学生精英意识和高雅的文化品位。其次,艺术教育发挥育人功能。艺术教育家蔡元培认为:“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6]”。高校豫剧戏曲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艺术的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评价各种美的情感,培养美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把艺术的教育视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就是指吟诵诗歌可以启兴人心,感奋情志;欣赏音乐,可以调和情感,修养性情,以养成美好高雅的性情。再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思考之二:艺术教育传播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在普通高校开展豫剧戏曲艺术教育备受欢迎,但提高艺术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推动艺术教育长期深入开展下去。国家制定相应的规划,建立健全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推广力度,在高校建设青年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青年学生创造学习、欣赏和参与高雅艺术的条件,从而达到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目的,要进一步把豫剧戏曲艺术教育纳入规范化的教学轨道。因此,普通高校在教学体制改革和课程建设时,通过远程豫剧戏曲艺术教育活动和经常性地组织艺术家进校园和学生开展面对面的研讨、交流活动,进行更多的现场讲解和欣赏辅导,使学生的艺术素养从兴趣、娱乐的层面提升到鉴赏与认知层面。

思考之三:豫剧戏曲艺术教育传播需要媒介。豫剧戏曲艺术教育传播需要载体。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电影、网络等,应承担艺术教育传承的责任和使命,利用现代的传媒工具和手段激活传统艺术教育,用全新的方式宣传和推广传统豫剧戏曲艺术教育,让更多的高校学生接触并了解豫剧戏曲传统艺术教育。京剧、戏曲、《梨园春》走进普通高校,不仅让青年学生亲身感受到传统豫剧戏曲艺术教育震撼力和艺术家个人的魅力,同时通过远程教育网络中河南电视台、地方电视台的多次转播、介绍,以及网络、报纸等媒体对活动的报道,让高校学生对自己学校更加热爱,对艺术更加喜爱;豫剧戏曲艺术教育在深入校园、远程教育网络与青年学生的思想碰撞中得以充分展现,并在媒体的影响下得以推广并吸引更多的普通高校学生观众。传统豫剧戏曲艺术教育经历各个时代流传沉淀至今,本身就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能积极融合传播媒介因素,展现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更多普通高校学生去了解、欣赏和接受,这样才能真正地使艺术教育从“走进剧场”、“走进校园”演化为“扎根校园”,使豫剧戏曲艺术教育在新农村得以传承和弘扬,广大青年学生也一定会成为传统艺术教育的热爱者和传播者。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情况下,需进一步传承、发展和创新发展本地域的传统戏曲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2008年第1版第86页;

[2]王伟著《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第106页;

[3]孔繁洲著《音乐素质教育手册》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第56页;

[4]《宝丰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1987年3月第1版第39页;

[5]河南省文学院编著《图说河南文学史》、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2004年12月第1版第251页;

[6]张前著《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