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中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王莹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辽宁沈阳110032)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96-01

输血医学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方法,涉及到生物化学、细菌学、病毒学、免疫学、生物学等等基础医学领域。中医院输血科建设,不应只是单纯的局限于输血科学科本身建设、安全输血和规避输血医疗纠纷等旧有的管理方式和学科建设模式,而是应该建立全方位的临床输血管理体系,建立既相对独立,又可以把它纳入整个临床医疗质量的大框架下来进行管理的模式[1]。

1中医院输血科特点

中医医院输血科(血库)一般设在检验科内,日常工作由检验科主任主持,负责全面的贮配血和与临床的协调工作。输血科人员最低设置应不少于8人,大于600张床位的医疗机构输血科人员配置与床位数或与年输血量参考比例为l:100(床)或l:1000单位(以红细胞成分计算)[2]。科室编制不足、业务项目单一、重要实验不能开展、缺乏有效质控手段等情况。现存条件不利于输血科建设和发展,也影响医院的持续改进。

2以临床输血安全为中心,实施输血治疗全程质量管理

2.1完善输血前的评估和申请管理。是否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决定权取决于临床医生,提高中医院医生的用血水平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关键。要求对每次输血须有独立的“输血病程记录”,其内容包括输血适应症、输血目的、输血品种和量、输注效果、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等。以此可减少临床医生随意输血的比例。对患者及家属要履行告知义务,说明输血目的、发生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认真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妥善保存在病历中。

2.2加强输血科自身内涵建设。对临床输血全程所涉及各要素加以控制,确保临床输血和相关服务过程符合预期要求[3]。包括:①血标本管理,规范对血标本的采集、标识、运输、交接、检测、保存和销毁等工作环节的管理②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仪器操作规程》、《制度与职责》等;③使用先进技术确保输血安全有效,输血科要不断引进临床输血新业务新技术,合理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开展自身输血,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输血反应,减少患者医疗费用;④建立临床输血微机网络管理系统和血液制品计算机编码扫描系统[4]。血液中心的计算机对每袋血从采集、库存、使用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和调节管理,确保血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医院的用血计划应及时报告血液中心,确保临床用血及时供应。同时将各种与输血相关信息(如开展先进的技术、输血不良反应等)反馈给血液中心,与血站实现信息共享,努力建立高效、低耗血液信息交换平台。⑤血液验收入库、血液保存期间、血液发放前,对血液质量进行核查。加强全员质量安全意识,质量是输血科的根本,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树立工作管理制度化、操作过程规范化的观念,时刻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合《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之规定,不断完善我院输血科的管理。⑥重视专业学习,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巩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每年派工作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全国性会议,拓展视野,接收最新的医疗信息,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使输血科水平瞄准学科前沿。⑦紧密联系临床,做好沟通工作,输血科要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用血情况,指导成分输血,解决疑难问题,提出合理用血建议,积极有效地配合临床处理好危重病人抢救和特殊用血需求。只要临床病人治疗需要,就千方百计给予协调解决,无论是特殊病人用的新鲜血,稀有血型的特殊血,均努力给予满足。

2.3输血护理的过程管理。以输血过程为管理对象,系统地应用过程方法对输血护理的全过程进行识别管理,使输血护理的各个过程相互协调兼容,从而实现护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全面提高输血护理的质量管理水平,使护理管理的细节有章可循,提高临床用血安全。要强化输血护士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严格核对制度,双人核查受血者身份配血结果并签字。加强输血专业涉及的护理知识学习,从各种血液成分外观、输注注意事项到输注过程中、结束后不良反应的发现,均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工作。

3建立内部审核机制

每年由质量负责人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包括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执行情况的审核,验证质量活动和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并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及有效性,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5]。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内审员出具报告,通知有关责任部门及时整改。要对纠正的效果进行验证并做好记录,将内审结果提交院输血委员会评审。由院输血委员会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计划,使临床输血管理工作始终处于持续改进的状态

4重视培训,提高临床用血水平

定期培训有利于解决临床输血中的实际问题,与临床输血相关的医生、护士、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都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同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因素,也有态度方面的因素。加强管理力度经常举办输血医学继续教育讲座,认真地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科学合理使用血液,同时重视输血知识的更新。由于输血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血型系统和血型抗原不断被发现,检测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输血治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只有经过持续培训,才能使临床输血各层级人员不断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技术和工作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并且可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5小结

中医医院有与其他综合医院的相同点,又具有独特的一面。中医院输血科建设,首先需要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对临床输血的重视。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本单位的临床用血保障。对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制度执行情况、血液储存等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改变态度、提高认识是建设好输血科的首要条件,依法工作,严格执行、规范临床用血规章制度,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输血安全。加强科学用血宣传,利用行政手段为科学合理输血提供保障,密切配合医院,努力开展新技术,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

总之,输血医学涉及到众多医学领域,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它是逐渐被人们重视的新兴的重要学科。输血医学必将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在医学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国内输血医学的发展较为缓慢,但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中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输血科的建设一定会更加完善,必将真正成为医院诊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凤华.转变职能加快输血科建设[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5):549-552.

[2]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2008版).京卫医字2008,189号.

[3]田兆高,何子毅,刘仁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6(7):62-64..

[4]罗锦,李然,曾隽芳,等.基于RFID技术的血液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2(23):168-172.

[5]田兆高,何子毅,刘仁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6(8):66-67.

作者简介:

王莹(1978.10—),本科,输血技术(中级),主要从事临床输血技术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