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患沟通减轻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促进心理和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系统性护患沟通减轻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促进心理和谐

高莉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

【摘要】目的:探讨促进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和谐与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研究对象70例,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对患者现存的或者有可能出现的情绪和心理障碍进行干预。干预的形式包括社交性沟通(关系性沟通)、评估性沟通、治疗性沟通、延伸性沟通。并于系统性护患沟通前后与沟通后6个月均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和心理和谐自评问卷进行测评,评估比较干预的效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心理和谐各维度得分,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前后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01)。结论: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可减轻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促进心理和谐,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和谐;系统性护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86-02

冠心病发生后患者常出现复杂的心理反应,而冠心病各临床类型中,尤以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更容易出现心理反应,临床上多表现为焦虑、抑郁[1]。鉴于此,笔者通过系统性的护患沟通,对患者的情绪障碍以及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研究对象70例,均为我院老年心血管病区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纳入标准:均经临床体检、心电图(ECG)、ECG心得安实验、动态ECG、心肌酶谱和/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符合WHO缺血型心脏病诊断标准[3]。其中男56例,女14例,年龄最小69岁,最大88岁,平均(70.21±2.6)岁;职业:均为部队离退休干部;学历:均为大学学历(后续);发作频率平均每日(3.4±1.0)次,发作持续时间平均(11.5±2.0)min。上述所有病例对参与该项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1.2方法:患者入院治疗的当日,在完善常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对患者现存的或者有可能出现的情绪和心理障碍进行干预。1)干预的形式:包括社交性沟通(关系性沟通)、评估性沟通、治疗性沟通、延伸性沟通。2)干预的步骤:①入院当日,护患初次接触,应用交际性沟通方式,尽快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②入院的第2天,进行评估性沟通。主要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的了解、解释相关地检查,围绕疾病进行资料收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家庭、个人背景、对疾病的认知、治疗的态度、现存的或者潜在的健康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健康问题等方面。并围绕该项研究的重点内容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和心理和谐自评问卷[2]对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进行评估。③治疗性沟通。该沟通方式于完成评估性沟通后实施,沟通的时间、地点、内容等灵活性比较大。④延伸性沟通。由于患者病程漫长、发作频繁、多次住院救治,导致患者出现自我感受负担。SPB是患者感受到的最重要的社会应激源可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内疚、沮丧等情感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除进行交际性沟通、评估性沟通以及治疗性沟通干预外,还要进一步实施延伸性的沟通。护理人员在与家属、亲友、儿女、同事、朋友、领导等有关人员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收集患者的“个性化的愉悦因子”并为患者输入。目的是通过让患者重新感受以往的愉悦经历,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走出疾病阴影,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保持平和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3],促进康复。

1.3效果评价: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对患者情绪心理状态进行干预6个月后,再次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和心理和谐自评问卷重复测试,评价干预效果。上述二种测评量表,最后的统计指标均为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其中心理和谐自评问卷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和谐程度越高;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得分越高,提示自我感受负担越重。

1.4统计学处理:对系统性护患沟通前后2次测评数据采用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表格中简称“干预前”和“干预后”)前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理和谐各维度得分以及自我感受负担得分结果比较附表1.

表1示: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明显减轻;患者心理和谐各维度得分,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前后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01),提示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心理和谐程度明显提高。

3讨论

护患沟通是通过临床沟通活动在功能上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满足沟通者需要的一种心理特质。护患沟通的本质属于行为治疗性沟通,包括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所有的正式的、非正式的、语言的、非语言的信息交流。护理人员的主要沟通任务不仅仅是通知患者有关的疾病和治疗信息,还要通过评估患者的忧虑等,表达护士的理解与同情,提供必要的舒适和支持,创造一种治疗性的有效的护患关系。

该研究根据患者治疗过程的不同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系统沟通,对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且明显减轻了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见表1)。其中入院当日的交际性沟通,为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以及遵医行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评估性的沟通,为全面地了解患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解决不同健康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治疗性的沟通,既是治疗、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和措施的实施过程,也是对患者的健康问题随时发现随时处理的系统化、全方位整体护理的过程。更是患者获得所患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自我健康管理的要点,提高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树立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过程,为患者系统配合治疗,保证疗效提供了保证。至于延伸性的沟通,则更是以人文关怀为理念,以人性化的护理为原则,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心理和谐程度为宗旨,不仅把患者看做是一个生物的人,更是把患者看成社会的人,体现的是对患者的尊重。特别是通过延伸性沟通收集到的患者的个性化的愉悦因子的输入,对完善患者的自我概念,减轻自我照顾负担,再现患者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找回患者在他人心目中的威望,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以及承受能力,保持平和健康的心态等,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时地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可满足患者需要,促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志坚,沈渔邨,赵友文,等.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2):67-78

[2]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2-118

[3]田秀丽,刘化侠,柴士美.晚期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5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