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抗凝、纤溶功能联合检测对血栓或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凝血-抗凝、纤溶功能联合检测对血栓或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意义

张春1朱海燕

张春1朱海燕2

(1山东省青岛市肿瘤医院266042;2山东省青岛市第七人民医院266034)

【摘要】目的:评估凝血-抗凝、纤溶功能联合检测在诊断血栓、出血性疾病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患者共计30例,设置为DIC组;选取疑似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患者共计30例,设置为疑似DIC组;选取高凝倾向性患者共计30例,设置为高凝倾向组;选取同期健康检查合格的人群共计30例,设置为健康对照组。对以上组别受检对象给予凝血-抗凝、纤溶功能联合检测。结果:凝血因子Ⅷ活性检出值方面,DIC组、疑似DIC组与健康对照组对比;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检出值方面,DIC组、疑似DIC组与健康对照组对比;D-二聚体检出值方面,DIC组明显高于疑似DIC组、健康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抗凝、纤溶功能联合检测能够对患者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功能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估,在诊断血栓、出血性疾病方面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凝血抗凝纤溶功能检测血栓出血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159-02

本文以我院近期所收治血栓、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凝血-抗凝、纤溶功能联合检测方法,将其与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取得了确切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合格的人群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健康对照组(本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43.2±1.9)岁)。选取我院同期所收治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患者共计30例,设置为DIC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42.2±3.1)岁),选取疑似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患者共计30例,设置为疑似DIC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41.7±2.5)岁),选取高凝倾向性患者共计30例,设置为高凝倾向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43.6±2.4)岁。各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仪器设备

检测过程中所使用仪器设备包括:1)全自动血凝仪(仪器型号:CA7000#);2)低温离心机仪(仪器型号:BY-600A)。

1.2.2标本处理

所有患者均于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样本。取剂量为109.0mmol/L枸缘酸钠,按照9:1比例,配合全血样本进行抗凝处理。离心条件为:离心转速3500.0r/min,持续离心处理6.0min,取上层乏血小板血浆,3.0h内进行测定。

1.2.3检测方法

对所有受检对象进行凝血-抗凝、纤溶功能联合检测。凝血检测选取凝血因子Ⅷ活性作为观察指标,以一期法对其进行测定;抗凝检测选取血浆抗凝血酶活性作为观察指标,使用发色底物法对其进行测定;纤溶功能检测选取D-二聚体作为观察指标,使用免疫浊度法对其进行测定。

1.3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凝血因子Ⅷ活性检出值方面,DIC组、疑似DIC组与健康对照组对比;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检出值方面,DIC组、疑似DIC组与健康对照组对比;D-二聚体检出值方面,DIC组明显高于疑似DIC组、健康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不同组别患者凝血、抗凝、纤溶功能检测结果示意表

3讨论

凝血检测、抗凝检测、以及纤溶功能检测在对受检对象机体功能的评估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对于诊断血栓或出血性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为进一步展开对该问题的研究,本文展开以上研究分析。数据提示凝血检测、抗凝检测、以及纤溶功能检测对于诊断血栓、出血性疾病的价值体现在:第一,凝血检测主要考虑到血栓、出血性疾病的发生与异常凝血相关,而凝血因子Ⅷ作为最关键的内源突进因子,敏感水平高。对于DIC患者而言,多以消耗性凝血为突出表现,致使该因子检出异常[2-3];第二,抗凝检测主要是考虑到血浆抗凝血酶相对于凝血酶及其相关因子而言具有典型的抑制价值,因此,有研究显示,对于肝功能受损患者而言,抗凝血酶表现为获得性减少。受病理因素的影响,血浆抗凝血酶的较少会加速血栓的发展;第三,纤溶功能检测的价值体现在:病理性纤溶多出现在凝血激活后期,经由多种途径,加速凝血酶相对于血浆纤溶酶活性的激发。D-二聚体作为典型的纤维蛋白形成后降解产妇,可作为继发性纤溶征象的重要评估依据,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优势。

由此,凝血-抗凝、纤溶功能联合检测能够对患者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功能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估,在诊断血栓、出血性疾病方面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谢一唯,朱炳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2,27(2):88-90.

[2]曹英浩,池萍.肝移植术中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栓弹性图对凝血机能调控的相关性分析[J].北京医学,2010,32(3):204-206.

[3]代佰玲,高连君,常栋等.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经验性抗凝方案评价[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3,17(2):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