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支持对接受舒缓疗护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家庭支持对接受舒缓疗护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巍

崇明区城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科上海崇明202150

摘要:目的:对家庭支持对机构舒缓疗护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舒缓疗护病区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行常规舒缓疗护,观察组60例患者在常规舒缓疗护的基础上加用家庭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舒缓疗护后功能状态评分及症状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除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疲乏症状外,观察组功能状态评分及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开展家庭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家庭支持;舒缓疗护;晚期肿瘤;生活质量

晚期肿瘤患者因临床症状与体征较为复杂,其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会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对维护患者的生命尊严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为了进一步对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舒缓疗护病区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舒缓疗护病区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为(52.4±4.6)岁;病程为4个月~196个月,平均病程为(69.4±12.5)个月。观察组60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为39~77岁,平均年龄为(51.3±4.2)岁;病程为5个月~202个月,平均病程为(70.7±13.6)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经组织学、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证实;②卡式评分(KPS)不足60分;③预计生存期超过1个月。

排除标准:①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②有精神疾病史患者;③治疗依从性较差。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舒缓疗护,为患者与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及精神等支持服务,以控制、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观察组在上述疗护的基础上加用家庭支持疗护,同家属签署协议,家属每天陪伴患者2小时以上,并提供相应支持。

1.3观察指标

以QLQ-C30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3],该量表共包括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5个功能条目,疲乏、恶心呕吐等3个症状条目,功能条目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症状条目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分析,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舒缓疗护前后功能状态评分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功能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舒缓疗护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除躯体功能与情绪功能外,观察组其它功能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舒缓疗护前后的功能状态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舒缓疗护指的是对患疾病无法根治性治疗的患者提供整体的、积极的关怀照顾,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等症状及心理、精神创伤,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尽可能最好的生命质量[4]。研究显示,癌症患者受疾病进展、心理因素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

家庭为癌症患者重要的社会支持,可为其提供经济、情感及社会帮助,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不适症状,维护患者的生命尊严。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舒缓疗护后功能状态评分及症状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除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疲乏症状外,观察组功能状态评分及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对晚期肿瘤患者提供舒缓疗护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总之,对晚期肿瘤患者开展舒缓疗护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翔,刘英,石军梅.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因素及应对措施[J].河北医药,2014,36(4):625-626

[2]许友贤,邹晓鸿,王海琴,等.家庭支持对机构舒缓疗护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社会医学杂志,2014,12(15):71-72

[3]陈涛,陈越.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对家庭医生制舒缓疗护的满意度现况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5,31(12):1644-1645

[4]刘颖颜,奚晓君,蒋申贞,等.舒缓爱心家园提高社区晚期肿瘤患者家属的应对能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