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区1991-2005年胃癌流行趋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3

大连市区1991-2005年胃癌流行趋势分析

邹积丰1张莉梅1林红1高长荣2

邹积丰1张莉梅1林红1高长荣2

(1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大连116021;2大连市卫生信息中心辽宁大连116011)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11-03

【摘要】目的分析大连市区1991~2005年胃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胃癌新发病例资料,计算粗发病率、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截缩率、累积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应用模型选择对数线性分析筛选显著的因素效应并获得最佳模型,作年龄-时期-队列发病分析。结果⑴流行趋势概况:男女性35~64岁截缩率分别为190.41/10万和81.15/10万,男女0~74岁累积率分别为0~64岁的2.48倍(4.29/1.73)和2.33倍(1.82/0.78);⑵时间趋势分析:男女性粗发病率分别为42.8/10万和19.5/10万,其APC为+2.12%(P<0.001)和+1.21%(P<0.05);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分别为34.8/10万和14.4/10万,其APC为-1.00%(P>0.05)和-1.78%(P<0.05);⑶流行趋势分析:与30-34岁相比,35-39岁男女的RR已分别升至2.513倍和1.656倍(P<0.01);1936年出生队列的RR,男女分别降为1911年的0.460和0.505(P<0.001),其后逐渐降低。结论大连市区男女性胃癌的发病风险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女性1936年以后出生队列的发病风险逐渐降低,这些均提示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胃癌趋势年龄-时期-队列对数线性模型

近半个世纪以来,胃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下降趋势[1],位次由第二位降至第四位。东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是胃癌高发区,约占全球患者的2/3,其中我国每年新发病例40余万,占全球的42%[2]。胃癌早期诊断率较低,确诊时约40%已发展为晚期,预后较差,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也高达40%~60%,多数地区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20%。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5年34个肿瘤登记处的发病资料显示,胃癌居我国城市男性发病第二位、女性发病第四位[3]。大连市区胃癌分别位居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二、三位。本文通过对大连市区1991~2005年胃癌发病资料的分析,以掌握大连市区胃癌的流行趋势,为病因学研究、防治规划的制定以及防治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全部发病信息源自覆盖大连市区211万人口的全人群恶性肿瘤数据库中的胃癌病例。发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户口住址、肿瘤解剖部位、病理学类型、行为、诊断依据、确诊日期、诊治医院、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全部发病信息来源于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CanReg4登记系统[4],其中1991~2002年的发病信息是经IARC工具软件的编码转换以及相关信息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检查后存储于CanReg4登记系统的,2003年以后发病信息的获得是直接通过大连市肿瘤报告管理信息系统[5]的远程提取并信息转换至CanReg4登记系统的。病理(MV%)诊断的比例为70.89%,理化+生化比例为23.69%,临床比例为2.62%,死亡补发病比例为2.80%,死亡补发病信息来自市区生命统计资料。

1.2人口资料人口资料来自大连市公安局、市内区公安分局每年年底提供的大连市及各区分性别总人口数。各年的年平均人口数为相邻两年年末人口数的平均值,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2006年百岁表的性别、年龄构成通过内插法估算各年的性别、年龄组平均人口数。

1.3统计分析发病例数、粗发病率、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的计算采用IARC的Canreg4登记软件。借助Excel相关函数来实现调整截缩率(以下均简称为截缩率)和累计率等的计算。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通过对发病率的对数转换和病例数加权的线性回归分析来实现,在此基础上对回归系数的通用指数运算获得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6]。应用模型选择对数线性分析[7](ModelSelectionLoglinearAnalysis),通过迭代比例拟合方法拟合性别、年龄、时期、队列等因素,采用向后删除法自动筛选有显著性的因素效应,获得“最佳”对数线性模型。进行各显著性因素相互调整后的发病危险性和95%可信区间的估计。上述回归模型的拟合以及发病危险性估计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2结果

2.1流行趋势概况1991-2005年,大连市区胃癌新发病例9,246例,其中男性6,404例,女性2,842例,男女性比值为2.25:1,在大连市区分列男、女恶性肿瘤的第二和第三位。胃癌分别占男女性所有部位恶性肿瘤发病构成的16.64%和10.28%。男女性胃癌粗发病率分别为42.8/10万和19.5/10万,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分别为34.8/10万和14.4/10万(表2),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男女性35~64岁调整截缩率分别为190.41/10万和81.15/10万,0~74岁累积率分别为4.29%和1.82%,0~64岁累积率分别为1.73%和0.78%,男女性0~74岁累积率均高于0~64岁累积率2倍以上。

表11991-2005年大连市区不同时期胃癌发病情况

2.2时间趋势分析男性粗发病率由39.3/10万上升为48.1/10万,APC为+2.12%,呈显著上升趋势(P<0.001)。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由37.8/10万降为33.8/10万,APC为-1.00%,尚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粗发病率由18.9/10万上升为21.3/10万,APC为+1.21%,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由16.3/10万降为13.7/10万,APC为-1.78%,与粗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截然相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表2,图1)。胃癌在全部恶性肿瘤病例中构成也逐年下降,由1991年的16.96%降至2005年11.44%。

表2大连市区1991-2005年胃癌发病时间变化趋势

2.3年龄-时期-队列分析通过模型选择对数线性分析,自动筛选出显著(P<0.05)的因素效应项为:性别、年龄、时期、队列的主效应项以及年龄-时期-队列的3维交互效应项,获得“最佳”模型[5]。分别以30-34岁年龄、1911年出生队列、1991~1995时期为参照水平,估计年龄、队列、时期三因素相互调整后的肝癌发病的相对危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95%CI),综合分析胃癌的年龄-时期-队列三因素变化趋势(表3)。

表3大连市区1991-2005年男女性胃癌调整发病危险性估计

在调整了时期和队列两因素后,男女性胃癌的发病风险年龄均增加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01)。男性除50-54岁的发病风险略低于45-49岁外,其余各年龄段的发病风险均逐年递增,60岁以上的发病风险最高,分别为30-34岁的30倍以上,75-79岁为发病高峰,RR为70.662,发病率为325.7/10万;女性60岁以上的发病风险为30-34岁的18倍以上,70-74岁为发病高峰,RR为33.044,发病率为115.3/10万。45岁以上同一年龄段中男性的发病风险是女性的2倍左右。

在调整了年龄和队列两因素后,男女性在三个时期的发病变化不大(P>0.05),1991-1995年与1996-2000年时期女性的发病风险均低于男性。

在调整了年龄和时期两因素后,男女性1931年以后出生的发病风险明显降低(P<0.001),1941年以后出生的发病风险降至参照组(1911年)的0.3倍以下。

3讨论

大连市区2005年男性胃癌调整发病率为35.8/10万,高于同年全国城市33.25/10万的平均发病水平;女性调整发病率为11.9/10万,低于同年全国城市17.44/10万的平均发病水平[3]。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胃癌粗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且男女性0~74岁累积发病率均高出0~64岁2倍以上。大连市区男女性胃癌的下降趋势主要体现在队列效应上。男女性1936年以后出生的发病风险明显降低,1941年以后出生的发病风险降至1911年的0.3倍以下。而45岁以上同一年龄段中女性的发病风险明显低于男性,表现为女性调整发病率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发病趋势的下降提示危险因素的下降和(或)保护性因素的增多[8]。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及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与胃癌发病有关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正逐渐降低,居民饮食习惯的改善也使得新鲜水果、蔬菜、海产品以及奶制品的摄入量明显增加,同时盐腌制品的摄入量大大减少。大连市区胃癌的发病率虽略有下降,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仍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多环节作用的结果。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吸烟、高盐饮食和其他饮食因素等[9,10]。其中,Hp感染已被WHO列为胃癌的第一级致病因子,60%胃癌患者有Hp感染,Hp感染导致胃癌发生率增加4~9倍。胃癌的预防可通过避免Hp感染或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任意阶段根除Hp来实现。我国的Hp阳性基数很大,现症感染率为42%~64%,平均为55%,根除Hp可以大幅度降低社会和经济负担,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在2008年发表的亚太地区胃癌共识中,普遍认可了高发区开展Hp的筛查和治疗[11];吸烟人群胃癌发生风险增加50%-60%。据估计,全球范围内,11%的胃恶性肿瘤与吸烟密切相关。吸烟的患者常可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两者共同促使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我国近年来有关吸烟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吸烟与胃癌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层研究提示吸烟与胃癌的关系与性别有关,主要体现在男性吸烟可增加患胃癌的危险,这与国内女性吸烟者较少的现状一致[12];高盐饮食与腌制食品通过对胃壁细胞的损害和释放大量的硝酸盐而增加患胃癌的几率。目前,胃癌因其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比较明确等特点已列入我国近期癌症防治的重点。除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外,还应高度重视胃癌的早诊早治,结合内窥镜早诊技术的广泛开展,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早诊率,进而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TerryMB,GaudetMM,GammonMD.Theepidemiologyofgastriccancer.SeminRadiatOncol,2002,12:111-127.

[2]ParkinDM,BrayF,FerlayJ,etal.Globalcancerstatis-tics,2002[J].CACancerJClin,2005,55(2):74-108.

[3]张思维,雷正龙,李光琳等.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5年发病死亡资料分析[J].中国肿瘤,2008,13(1):24-28.

[4]张思维,杨玲.肿瘤病例等级软件CanReg4使用说明[M].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5]赵连,张莉梅,王世平等.大连市肿瘤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219-210.

[6]项永兵,张薇,高立峰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时间趋势分析方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73-177.

[7]李志辉,罗平主编.SPSSfor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2版:327-334.

[8]吴春晓,郑莹,鲍萍萍等.上海市胃癌发病流行现况与时间趋势分析[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8(12):973-979.

[9]孙喜文,姜景山,戴旭东等.胃癌可疑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5):259-261.

[10]刘新民,王庆生,马俊等.胃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1):10-11.

[11]FockKM,TalleyN,MoayyediP,etal.Asia-Pacificconsensusguidelinesongastriccancerprevention.JGastroenterolHepatol,2008,23:351-365.

[12]刘云霞,王洁贞.吸烟与胃癌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6):559-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