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你的DV来记录——地市级电视台DV栏目的发展与管理

/ 2

拿起你的DV来记录——地市级电视台DV栏目的发展与管理

杨广辉(漯河电视台,河南漯河462000)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DV的出现,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记录和采集方式,很大程度上改变着电视栏目的格局,丰富着电视栏目的内容。

以前,作为普通市民,一直是电视内容和讯息的单纯接收者,电视台放什么,市民就得看什么,就是想与栏目互动,也没有平台和手段。DV出现以后,极大地突破了这种瓶颈,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台顺应开放的潮流,陆续开办DV栏目,给广大电视观众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参与电视、展示才华的通道。观众不再是沉默不语的看客与过客,拿起DV来拍摄,也来当当电视人,过一把采访瘾。DV的出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当这种源于家庭影像摄录的设备进入到电视领域时,引发的无异是一场电视革命。如今,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地市级电视台开办有各种各样的DV栏目,吸引着一批有一批的DV爱好者参与其中,特们用手中的DV来纪录多彩的生活,拍摄普通百姓的故事,观察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洞察城市的脚脚落落,DV作品真实、鲜活、生动而具有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那个满足了观众求新求变的收视需求,可以说,现在的DV,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DV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脉搏在跳动。

DV的创作群体不断壮大,创作手段更加专业,涉及内容更加宽泛。电视的发展日新月异,频道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现在,电视作为“主导意识形态”支配人们思想与生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强调服务,追求亲民性、贴近性的今天,“以观众为中心”取代了“以电视为中心”。DV的迅速普及适应了新闻作品要三贴近的原则。试想,当普通群众都能拿起DV,拍摄生产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时,说明了电视这一传统的媒介平台,正在放下身段,把话语权交给人民,让大中真正大家做主,拍自己想拍的新闻,看自己想看的信息。可以说,现在已经进入百姓DV时代。从事DV创作的人群不断变化,初期,大多数人是DV拍摄家庭录像之余,顺便拍摄一些旅游风光、邻里活动和车祸事故等,前往电视台送作品的人很少,有句话说,物以稀为贵,就是这很少的DV作品得以在电视台播发时,全城轰动,因为百姓拍摄的东西第一次也可以“堂而皇之”地上电视了,真是一件稀罕事儿!对于作者来讲,自己摄录的影像能在电视台播放,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无以言表。中期,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参与进来,普通市民广泛加入。随着电视台的不断引导,很多单位都购置了DV机,明确了专人负责,拍摄本单位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好人好事、工作成就、文体活动等等,送到电视台播发,主要目的是宣传本单位的工作,一定程度也丰富了电视DV栏目的内容。对于普通群众来讲,购置DV除了满足自己的家庭用途之外,闲暇之余,手持DV,依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拍摄社会风情、忠实记录街头巷尾的点滴故事,然后,透至电视台,也算是一种业余爱好吧。后期,也就是现阶段,出现了专制的DV拍客和专业的DV制作公司,DV作品追名更逐利。举一个例子,现在,河南的DV队伍已经超多2000人,仅郑州地区,专职从事DV拍摄的人员有数百人,专业从事DV营生的公司就有数十家。

随着专业团体和人员介入DV领域,DV的制作手法更加专业、更加多样。早期的DV作品,几乎没有什么拍着技巧,纯粹就是记录记录在记录,只要拍到就行,那管什么构图不够图。在来看现在的作品,注重的不仅仅是构图的讲究,还加入了多种拍摄手法,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叙事更加流畅,所拍摄的DV专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我们今天看到的DV作品,内容越来越丰富,关注的领域更加宽泛,从注意以前的生活琐事逐渐过渡到关注人们的生活变化,从拍摄人们的物质需求到探究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记录个体的逸闻趣事到思考环境和生态问题,从摄录人们的街头巷议到思考城市的整体诉求。可以说,凡事有新闻发生的地方,就有DV人员的身影,凡事记者涉足的领域,DV人员正在进入,DV拍摄内容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或者反映出电视的万花筒效应。

DV栏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地市级电视台的DV栏目现在是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创办和开设DV栏目,一方面是顺应DV大众化、电视亲民化的一种趋势,另一方面,也是电视台提高收视率,增强辐射力,增加广告收入的一种有效手段。各个电视台为了突出自己的栏目定位与特色,纷纷构筑一个固定的、明确的、DV交流和播出平台,下大力气帮助DV创作者进行创作和表达。一些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DV作品真在不断涌现,DV作品由原来单一的新闻,发展为现在的DV故事、DV专题、DV情景剧,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娱乐化、文艺化和系列化,突出的栏目就是河南电视台的《DV观察》。

我们经常说,凡事都具有两面性,DV栏目的开办扮靓着荧屏,吸引众多观众来关注,这是好事,但是,目前,由于一些电视台盲目跟风,所设置的DV栏目定位雷同,在不同程度上浪费者地市级台原本不多的人力物力财力。DV栏目在发展中存在这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一:DV通讯员到底是什么身份?对于从事DV拍摄的人员来说,电视台一般叫他们DV拍客、DV通讯员或者DV观察员,他们并不是电视台的正式员工,甚至连临时工也不是,他们没有工资,他们和电视台的关系既不是雇佣关系、也不是隶属关系,每天,他们需要串流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拍摄各种新鲜事、有趣事、突发事,也有一些人,四处奔波于田间地头,关注农村的发展变化,这些通讯员把自己拍摄的作品交给电视台,电视台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发稿长度,给他们发放一定额度的稿费,从几十到几百不等,但由于DV通讯员的身份尴尬,所以很多采访对象对他们不是回避就是拒绝,有人戏称,DV通讯员是一种活跃在新闻领域的灰色人群。问题二:DV通讯员有没有新闻采访权?对于各级电视台来说,台里没有权利也不可能给他们发放全国通用的记者证,只能给发稿较多的通讯员发放有每台自己印制的采访证,但这种内部证件的效用非常有限。很多时候,DV通讯员需要拍摄突发事故、个人纠纷等场景时,由于没有权威证件,采访时经常受到阻挠、谩骂甚至恶意寻坏机器,特别是来到相关单位了解问题时,人家一看证件,不是记者,很多时候就质疑,既然你不是记者,你就没有采访的权力,我可以拒绝你的拍摄。问题三:DV作品是否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DV通讯员日常拍摄的内容广泛,有跳楼者、有自杀者、有遭遇车祸者、有拳打脚踢者,有鸡鸣狗盗者、有杀人放火者,林立总总,形色各异,心态不同。对于镜头,一些人或不堪、或不愿、或不屑,表现出不解、质疑、愤怒,要求DV通讯员停止拍摄,不要侵犯隐私权,否则后果自负,DV拍新闻是否侵犯隐私权引起争议。问题四:有些电视台所播DV作品格调低下,偏离媒体应持立场。一些人认为,电视台的节目越离奇、越暴露、越揭丑,就越吸引观众的眼球。收视率高了以后,广告自然而来。于是,对街头“突发事件那是有“闻”就录。一味强调原生态和原汁原味,醉酒的丑态、骂人的脏话,血腥的场面不时出现,甚至一些涉黄的镜头偶尔也会出现在电视荧屏,以上种种,严重违法了新闻宣传纪律,在观众群众产生了不良影响,需要正视这些问题,电视人需要坚守电视的品格、媒体的品位,自觉抵制低俗庸俗之风。

管好DV队伍,规范DV栏目。DV的蓬勃发展对于时代来说是一件幸事,对于媒体人来讲是一件好事,如何办好事做好,需要对广大的DV通讯员加以适当的引导与教育。只有主流媒体的接入和扶持,才会更有效的激发通讯员的创作激情,DV作品的质量才会日益提高。电视播出机构要对通讯员进行政策法规培训,使之明确自己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活动,日常采访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那些是能做的、那些是不能做的,那些是允许的、那些事不允许的,心中一目了然,唯其如此,自己拍摄的DV作品才是符合相关规定、可以顺利播出的。作为媒体,要抽出时间,对DV通讯员一些列相关的摄录编培训。这些DV通讯员来自于社会方方面面,身份各不相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通讯员的培训要从基础抓起,注重的是先让他们学会最基本本采访和拍摄手段,笔者所在的《DV视窗》栏目,十分重视DV通讯员的培训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使这些原本只知道开机关机的业余爱好者人成为合格的作者,他们原来不知道拍摄技巧为何物,现在成为了能熟练使用DV、拍摄突发新闻的“DV通讯员,所拍摄的作品逐渐接近甚至达到专业人士的水平,由此可见,培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作为媒体,需要时刻绷紧一根弦,那就是教育DV通讯员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牢记做人的准则。尽管他们不是专业的编辑记者,但如今,许多电视台都给他们发放有“某某电视台通讯员”的证件,或是“某某节目观察员”的证件,出去拍摄时,人们往往把他们与电视台联系起来,我们不能保证他们不会以电视台的名义,去做一些对电视台不利的事情!因此,《DV视窗》在开办初期,我们就反复向通讯员强调:一、他们不是专业记者,涉及到政治的监督性或者批评性报道,尽量不要参与,可以把线索提供给电视台,由我们安排专业记者进行采访报道。二、对于DV通讯员,我们严格要求,甚至是按记者的标准去对待,比如说,在职业操守方面,我们要求通讯员认真遵循新闻职业道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滥用镜头权力,要挟群众,蒙蔽观众,严谨利用采访之际,吃拿卡要,牟取私利,上述行为一旦查实,首先予以除名,然后交由司法部门查处。因此,《DV视窗》开播三年来,节目的提升与通讯员队伍素质的提升是在同步进行。我们在淘汰一些通讯员的基础上,发展和吸收了一批自身业务强、文化水平高、年纪轻、有素养的通讯员,他们已经成为支撑DV栏目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为了更有效地发挥DV通讯员的积极性,媒体的专业人员需要树立服务的意识,及时给通讯员出主意、做策划,讲明任务,把握导向,联系单位,在专业与业余之间、民间与主流之间形成一种互动与写作,有利于DV佳作持续涌现。有专家说:DV作品的产生,是依托电视这一主流媒体,因此,作为媒体从业人,DV要进一步发展,还得继续依赖主流媒体,因此,作为电视从业者来说,有责认、有义务、有必要为DV的爱好者、创作者提供才华战士的机会,稳妥而又不失时机地开办DV栏目和节目,在确保导向的情况下,吸引更多的DV从业者参与其中,加入电视队伍,去拍摄、去记录、来反映、来展示大千世界和复杂生活,让DV这朵草根之花开得更多彩、更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