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降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1

护理干预降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张春光

张春光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降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同时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抽选2013年2月-2015年3月7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研究组: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痰培养阴性77.14%较对照组45.71%更高;痰培养阳性59.26%较对照组81.25%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提供护理干预后,有助于改善他们的自身免疫力,感染治愈率上升,复发率显著下降。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干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很多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较常出现的感染。我院通过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同时并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提供护理干预,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抽选2013年2月-2015年3月70例血液透析同时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男女分别为33例、37例;患者年龄为56-80岁,中位(63±16)岁。原发病:患者全部均为慢性肾炎,同时存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时间5~10年。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7例、18例;患者年龄为55-82岁,中位(62±15)岁。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例、16例;患者年龄为57-81岁,中位(65±16)岁。男女结构、年龄和透析频率上,两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

研究组:护理干预。(1)常规护理。(2)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其家属传输疾病知识,让他们了解血透期间感染的诱发因素、防治要点等。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加强营养,增强病人的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2)心理干预。注重交流、沟通,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3)置管护理。坚持无菌操作,敷料应尽量整洁,控制导管口在外部的暴露次数、时间,并注重日常护理。观察患者置管处出现的皮肤反应、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积极向主管医师上报寒颤、高热等症状,避免感染加重。(4)生活指导。提醒患者及其家属做好保暖、防冻等处理,并告知他们有效咳痰,减少肺部感染。控制感染源,优化病房环境,对房内的紫外线进行消毒,减少探视人员频繁流动,降低空气感染。(5)定期消毒透析机并做好记录,每次透析后,应对机器表内外进行消毒。

1.3观察指标

上呼吸道感染治愈率,咽拭子或者痰培养结果为阴性;复发率:咽拭子、痰培养结果呈阳性。

1.4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软件SPSS14.0软件做出分析,采用(X±S)代表本组计量数据,以t检验;用卡方检验本组计数资料;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治愈率、症状改善率

研究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改善率要比对照组更高,27例成功治愈,治愈率77.14%;对照组16例成功治愈,治愈率45.71%,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表1治愈率、症状改善率

3讨论

慢性肾炎,严重时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特别老年患者,病情越严重,肾功能也会慢慢恶化,且伴有很多并发症。除上述外,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治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免疫功能会显著下降,感染率则显著上升,以血道、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根据国内报道,肾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同时出现感染的患者,其位置以肺部、静脉置管最多。患者高龄、免疫性差以及抵抗力低,极易引起重症肺炎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所以,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护理干预很有必要。本研究中,研究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改善率要比对照组更高,27例成功治愈,治愈率77.14%;对照组16例成功治愈,治愈率45.71%;研究组27例成功治愈的病人中,16例复发上呼吸道感染,复发率59.26%;对照组13例成功治愈的患者中,13例复发,复发率81.25%,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述结果,与学者郑美华等[2]报道相符。除此之外,钱晓惠等[3]通过研究得出,慢性肾衰竭并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其感染部位常见肺部,且静脉置管可诱发感染,因而需提供静脉置管护理。研究表明,肾衰竭血液透析的很多高龄患者均伴有营养不良症状。由此可见,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血液透析患者的忧患意识,让他们配合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注重营养和提升免疫力极为关键。

参考文献:

[1]郑昌志,束永兵,李传平.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06)

[2]郑美华,金冬莲.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1(05)

[3]钱晓惠,邵红瑛.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