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标准,构建有效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3

实施新课程标准,构建有效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

梁润娟

梁润娟(南宁市西乡塘区心圩中学广西南宁530003)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组织教学的,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通过对话与交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的教育环境,把课堂改造成为师生对话、沟通、探索的平台。本文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从什么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以及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手,主要探讨了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效率,构建和谐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师生互动;和谐课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英语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传统的英语教学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传统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忽视英语的实用性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致使学生会考试、会答题,但在实际的听说交流活动中,却存在很大的困难。

教育部组织研制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市要改变英语课程规范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授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按照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计划,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而适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的“师生互动”教学法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

1.什么是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是知识的传授者。传统教学认为教师就是教学的主宰者和控制者。所谓“师生互动”教学法,就是由过去的教师一味地教、学生一味地学,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教学活动。如师生共同备课,共同准备背景资料,共同收集信息,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共同命题,共同评价等。

2.为什么要在教学中倡导“师生互动”

过去在英语教学中存在“误区”,即过分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接受学习内容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得高分,并且用成绩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和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而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简单的机械训练就可以达到的,我们所倡导的师生“互动”就是要彻底变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3.在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促进课堂和谐

3.1宽秘、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3.1.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住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1.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恩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3.1.3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问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以下是一些可以促进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师生互动”方式

(1)课前互动,让师生稍微“忙”一点。

人们认为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是天经地义的事,新课程标准就是让学生也参与到准备活动中来,例如在做单词的复习时,可以安排每一个学生承担一部分单词的教学任务。

(2)课堂中互动。让课堂稍微“乱”一点。

把问题交还给学,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对其发展才更有意义。在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出来的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自己做的教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答案的,教师绝不再做指导。学生有归纳得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会补充说明。

(3)课后互动,让评价稍微“活”一点。

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单一由一张卷子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一改以管理者的身份去评价学生的模式,而是将教育向民主化、人性化发展,从而多样、多侧面地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如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结为一对或一组,进行练习,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辅导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并根据这一组的表现给出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处处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学生提供多次考试的机会,直到他取得满意成绩为止。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而以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热情来衡量学生。例如在做书面表达时,可以先不给出分数,而是让两位同学将他们的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他们的回答中有哪些不完善、不准确的地方,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应怎样修改,将评价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作业也可以更灵活多样。

3.2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人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这固然有外部客观环境,如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曾有学生在贺卡中写道:“希望老师多笑,多与我们交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教师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势必给学生造成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荡然无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阻,怎么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3.3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现任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忙于教学,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这个情况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怵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上进的动力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刚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4.“师生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何“优势”

4.1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教学属于人文学科,课文中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白白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备课等准备活动中来,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4.2突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永远也不会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实施教与学的百动,才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4.3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强调以学生为本,确立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为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4让学生学会了合作和分享。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和合作,让学生学会了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养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制约课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改革引论》王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1

[2]《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课堂对话意识与师生关系重构》俞冬伟宁波教科网2005-6-21

[3]《构建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主人》新课程杂志论坛2004-7-20

[4]《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角色》茂军中国教师报2004-7-20

[5]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3第2次印刷

[6]李长吉,林澍峻作,《教育主客体研究:盘点与梳理》,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