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神经外科NICU输液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2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神经外科NICU输液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王艳吴欣宁肖维邹宗颖

王艳吴欣宁肖维邹宗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NICU输液泵规范使用和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并制定改进方案,完善输液泵操作规范,保证输液安全。方法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成立多学科输液泵安全管理团队,对输液泵临床应用流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失效模式原因分析,计算最优风险值(RPN),识别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实施FMEA管理后,输液泵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包括输液不滴、药物外渗、输液滴数错误、参数设置错误)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1);护士对输液泵的规范操作合格率由67.5%提高至98.3%。结论FMEA运用于神经外科NICU输液泵安全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士评估风险意识与能力,前瞻性地发现流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保证输液泵给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失效模式;效应分析;神经外科NICU;输液泵;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195-02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护理单元,安全有效的输液管理对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及医疗水平起着重要。我科于2014年6~8月将FMEA运用于神经外科NICU输液泵的安全管理中,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神经外科NICU病房现有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Infusomat型输液泵30台。具有神经外科NICU护理资质的护理人员共85人,男3人,女82人;年龄21~43岁,平均31.5岁;工作年限:3~5年36人,6~10年28人,10年以上21人;学历:大专4人,本科78人,研究生3人;职称: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7人,护师35人,护士32人。

1.2方法1.2.1明确研究主题组建多学科团队2014年6月,成立输液泵FMEA小组,由1名专科护士长、1名护理督导、1名药剂师、1名医疗设备工程师、1名护理组长、2名骨干护士共7名成员组成。专科护士长负责整个FMEA理论在输液泵使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定期组织小组活动。小组成员接受FMEA知识的系统培训,对输液泵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找出高危因素后制订改进措施,护士能熟练掌握FMEA质量管理工具的实施方法,落实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1.2.2绘制流程图,分析失效模式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orkbreak-downstructures,WBS)模式确定工作流程,即为操作前设备性能安全检查、操作中正确设置及规范执行、运行中报警处理及故障排除,操作后清洁消毒及维护保养,再结合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的对流程中的每个步骤进行风险评估,列出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失效的原因。运用FMEA模式对每个风险因素发生的频率(O)、探测失效水平(D)、严重程度(S)进行评分,O分为经常、偶尔、不常、很少、可能;D分为不被测、极难测、难测、可测、容易测;S分为非常严重、严重、中度、较小、无害,均包括5个等级,分别以1~10分赋值。RPN是发生频率、探测失效水平与严重程度的乘积,即RPN=O×D×S。全体小组成员分别给出各自的评分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RPN值。根据RPN值判断改进的必要性,确定改进的轻重缓急程度。其RPN值越高,表示该失效模式对结果的影响越大,可能是此过程中越需要改进的环节,应该对其失效模式采取优先改进措施。1.2.3制定持续改进方案①成立输液泵质量控制小组对各流程及环节实施全程管理,质控组长负责制定合理规范的输液泵应用流程,监控护理操作是否按照既定的标准执行,一旦发现问题或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②指定专职输液泵管理员,配合医疗设备工程师对输液泵的安全性能和精确度全面巡检督查,每周2次并详细做好登记。对故障频发和超期使用运行状态不良的输液泵给予强制停止使用或申请报废处理。建立每日清点、清洁及保养制度,将输液泵的观察使用情况纳入交接班内容,如有异常如实记录在输液泵质量监控记录本及不良事件上报记录本上。

③定期邀请药剂师共同组织输液泵用药安全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实训,明确输液泵的输注禁忌如血制品等。采用“五个正确”法进行安全用药管理,即为正确的患者、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途径和正确的时间,高危药品从取药、配制、参数设置、输注、观察巡视环节进行监管控制,保证给药过程科学规范严谨。④医疗设备工程师每月一次定期到病房进行输液泵的预防性维护和质量检测,保证使用参数准确,报警功能正常。检测设备发生故障时,对该输液泵进行明确标识并悬挂“待维修”警示牌,避免其他工作人员在不明情况下使用造成仪器二次损坏或对病人造成安全隐患。⑤护士严格遵守输液泵使用的规章制度,使用输液泵专用配套的输液管,加强巡视多倾听病人主诉,重点观察输液部位有无外渗、肿胀、回血,局部皮肤颜色、温度,血管走向有无条索状红线等,若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更换输液部位。⑥设定专职输液泵安全管理员,全面负责输液泵保养及管理,做到每周维护和保养,保持机器的清洁干燥,防止液体进入泵内造成机器失灵。每次使用后用75%酒精擦拭干净,清洁后要充分干燥,至少30s后才能再开机。清洁时禁用有机溶剂,并及时充电备用,经常测试输液泵速率是否准确。

1.3效果评价对输液泵FMEA管理实施前(2014年1~4月)、实施后(2014年6~9月)进行效果评价,比较:①两组输液泵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药液不滴、药物外渗、输液滴数错误、参数设置错误)发生率②两组失效模式RPN值③统计实施前后护士操作规范合格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实施FMEA输液泵安全管理后输液泵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由管理前的31.9%下降至3.15%,详见表1。

表1输液泵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输液机械故障发生率比较

2.2实施FMEA输液泵安全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具备神经外科NICU护理资质的85名护理人员均参加考核,内容包括:输液泵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故障判断排除及处理方法、清洁维护保养3个方面,满分为100分。理论考核平均成绩由管理前68.50分提高至96.82分;操作考核(除2名45岁以上主管护师免考外)平均成绩由83.76分提高至98.36分。输液泵规范使用合格率由管理前的67.5%提高至98.3%。

3.讨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是安全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针对一种安全隐患或频繁发生的不良事件确定主题或项目,组成项目研究团队,分析并制定流程,分解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找出其潜在的危险因素,再进行效果评估,制定改进措施,实施并完善,直至成为规范或指南。国内研究者将FMEA应用于防范给药差错、医疗流程改造、手术风险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流程,均取得很好的成效。目前我国对输液泵应用安全的研究尚不深入,大部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输液泵本身的应用安全质量。根据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制定的《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的要求,输液泵被纳入ICU必配的且主要由护理人员操作的急救仪器。而输液泵用药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护理行为,其影响因素多、技术性强,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或操作不当都会增加输液泵的用药差错风险,直接威胁到病人的安全治疗。

本研究应用FMEA理论制订输液泵给药的安全管理对策,实施多学科联合共同协作进行过程管理,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将输液泵管理流程化、条理化,在建立了安全使用机制的基础上,由经验性操作改为规范性操作,实现了风险管理的长效实施。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FMEA管理后神经外科NICU输液泵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输液不滴、药物外渗、输液滴数错误、参数设置错误)及机械故障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1)。对85名专科护理人员进行输液泵相关知识多种形式的培训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研究结果显示,实施FMEA管理在提高输液泵操作合格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护理人员在输液泵的临床应用、故障判断排除能力、清洁维护保养方面的水平,操作规范合格率显著提高。另外,通过对输液泵的不良事件的监测与分析,纠正了护士在使用输液泵时依赖仪器报警的心理,由被动地执行医嘱、被动地使用仪器,逐步转变形成主动判断患者需求和检查仪器状态的习惯,护理人员防范风险和参与风险管理的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通过研究发现,运用FMEA理论加强神经外科NICU输液泵的安全管理是科学、有效的。随着各类医疗设备的增加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医院的仪器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管理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管好医疗设备,提高其安全使用率,才能为危重病人提供更好的生命支持。

参考文献:[1]蒋红,黄莺,王桂娥,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394-396.[2]董海静,丁海燕,杨玲.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提高血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6):46-49.[3]董美丽.运用失效模式理论降低手术体位风险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1.[4]干铁儿,朱越献,吴建浓.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645-1647[5]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156-1157.作者简介:王艳学历:本科(硕士在读)职称:主管护师职务: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