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余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1

感悟余华

彭昌俊

彭昌俊武汉市蔡甸区第二中学湖北武汉430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余华,一位先锋作家的代表,跟传统作家以正常的行为方式,性格逻辑,心理逻辑来表达事物有所区别,他是用一些没有逻辑可寻的反常,来写出人生的无法捉摸。他发现了属于中国人的荒诞,而不是照搬西方的。

他的小说内容,形式给人整体的艺术风貌,由原本的离奇,曲折,如《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而转变为《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这样在平实中求温情,感性,风格可谓繁华落尽见真纯。《活着》更多的用“死”来衬托,来表明活着的不容易,《活着》其实是写“死亡”但更加阐明了生与活的不易。深入人心,步步为营,特别从细微处感染人心,充满温情。形象,行为,事件,人生,交错纵横,鲜活的展开来,耐人寻味,大篇对话,让整体更加贴近生活,平实近人。

余华说有些人写作是死的,因为小说的人物斤斤计较的不知来龙去脉,我想也就是无意义的费话加上无意义的人看的意思吧。

他说::“真正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真正使命是用超然的,一视同仁的同情目光看待世界.人是为活着本生而活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它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小说讲述了作者意识到的事物,同时也讲述了作家所没有意识到的。读者就是这时候出来发言的。生活是一个对自己经历的感受。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真真奇怪的是我们越处于现实之中,反而表达不清明,难怪要冷眼旁观,给予我的启发,写文章要用心灵写作,这个心灵为广阔的大的胸怀,不是一己私心,以私文或杂事叙述背后的真正情由,时代的历史的,家庭的,文化的,如此一代人的喜与乐,由如一个数字的XYZ方程式,背景也许一样,历史也不禁相同,可结果却因为更多其它的小偏差而生出千变万化。

我领悟到写作是在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更大限度的阐明真理,以小见大,每一句都有所意义,且意味深长。

有的作家说可以完全以漠然的心态叙写世事,冷漠不是超然,正如出世必先入世一样.超然必将是温情入事后的淡然超脱,而并非冷眼旁观的不闻不问,时间是线索,是开始,是结束,甚至是未知的一切,我们在川流的岁月中体会它,想留住它在我们心上的痕迹,而并非我独自一人的气息。以前观文写文,不懂如何出入,原来青春的心灵动荡,社会背影之中的各种世态,不同人物的性格,没有最终结果的结果,以及对爱的理解,学会爱的历程,就业压力的延伸,人情的揭示,以及和各种所谓事实背后的真相。社会,时间,命运,人物,个性,已知,未知。可预见,不可预见。

突然想起最近于丹常说的“活在当下”

又想起一句这样意思的话“我们能生活下去,是因为我们无法确知生活在怎样一个世界。”

余华小说里的人物给了我无限的启示,虽然他小说中命运的不可预知,是常态,

但是不管如何,他笔下闪耀的点点希望与温情就象与爱人相视一笑的片刻,是可以凝固在特定记忆的时间里,用幸福来书写的。

这也是恒古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