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在乳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张玲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在乳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张玲玲

张玲玲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甲乳科江苏昆山215300)

【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在乳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乳癌术后化疗患者30例进行研究,根据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均为1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PICC置管,观察组给予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均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概率及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概率明显较对照组高,该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配合优质护理用于乳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效果确切。

【关键词】塞丁格技术;PICC;乳癌;化疗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174-02

乳癌的别称即为乳腺癌,是以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的恶性肿瘤,化疗是常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方式[1]。为化疗患者建立一条优质的静脉通道是减轻其疼痛的重要措施,我院为探究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用于乳癌术后化疗中的效果及其相关护理措施,特选取部分患者进行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乳癌术后化疗患者30例(2013年1月—2016年1月)进行研究,根据简单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15例。

对照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为(39~65)岁,平均年龄为(51.37±8.64)岁。

观察组:年龄为(38~63)岁,平均年龄为(50.93±8.12)岁。

将以上两组乳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发现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优质护理,主要包括给予患者与家属开展解释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置管后的情况等[2]。

对照组:实施传统PICC置管,指导患者取卧位,手臂呈外展至90度的姿势,对穿刺部位进行充分的暴露。使用卷尺对置入长度及上臂围进行测量;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后在注射器内抽取生理盐水对导管的内部进行预冲洗操作,对导管的外部进行浸润,使导管在生理盐水中浸泡,在穿刺点处以15至30度的角度进针,在出现回血后再将针推进1毫米至2毫米,对针芯进行固定,将外插管鞘向内推进,松开止血带,用左手对患者远端的血管进行按压,右手将针芯撤出,用左手对插管鞘进行固定,右手在插管鞘的引导下将导管置入至10厘米至15厘米时,引导患者转动头部,尽量将患者的下颌与肩关节靠近,避免将导管误插入至患者的颈动脉内,达到预计长度后将插管鞘撤出,抽回血并对导管进行进一步的冲洗,随后将导丝拔出,对导管进行修剪,安装连接器后再次进行抽血操作,对导管进行冲洗,进行正压封管。

观察组:给予患者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患者的取位及姿势均与对照组相同,为其寻找最佳穿刺点,在具有较好手感的血管下2厘米位置进针,出现回血后采取平行进针的方式将针推进2毫米,松套管及将止血带松开后将针芯撤出,将导丝送入,导丝的外露长度约10厘米至15厘米,在穿刺点旁边为患者注射2%利多卡因进行局麻,用量约为0.2至0.3毫升,备置PICC管,利用解剖刀尖轻微的向表皮刺入,对穿刺点进行扩大。沿导丝将扩张器或插管鞘送出后将导丝拔出,在插管鞘的引导下,PICC管置入至10厘米至15厘米时,引导患者转动头部,后续操作均与对照组一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乳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概率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17.0版进行处理,两组乳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概率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均为计数资料(%表示,χ?检验)。当P<0.05时,表示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概率高于对照组,其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所示。

表两组乳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计数资料对比

3.讨论

PICC是临床中公认的经济、安全、损伤小的静脉给液方式,但是临床中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逐渐增加,对条件较差的血管进行评估及多次穿刺操作难度较大且需要耗用的时间较多[3]。

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较传统PICC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点出血量少等优势,静脉炎、穿刺点周围组织损伤及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小,同时该置管方式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内膜产生的损伤与刺激,有利于提升输液的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痛苦[4]。究其原因发现,由于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穿刺针较其余穿刺针细,在血管中所占位置较小,同时使用细针穿刺可以减少对患者血管产生的损伤,可避免血肿形成,同时导管是在扩张器与导丝的引导下置入,可避免盲目穿刺,不仅了提升成功率,而且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虽然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具有一定优势,但是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可能出现携管出院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则应将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以确保置管的有效性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叮嘱患者出院后虽可进行一般的日常作业,但是仍需注意不可过度劳动,出院后不可提重物;可进行淋浴但是需要对穿刺点进行保护,可以采用保鲜膜对穿刺点进行覆盖,随后利用皮筋将保鲜膜的上下两端进行固定[6];对导管周围的清洁与干燥进行保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来院接受相关处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概率为93.33%,其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1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联合优质护理在乳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谭海梅,高铭云,黄小珍,等.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在乳腺癌化疗期间的临床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6):91-93.

[2]唐金美,黄瑜,龚兰娟,等.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医疗装备,2016,29(1):179-180.

[3]罗惠琴,侯玮.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3):39-40.

[4]陈淑霞,吴英雪.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护理中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2):1729-1730.

[5]吴丽菊.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在乳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8):323-324.

[6]胡攀,胡君娥.彩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1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