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防洪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防洪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措施

蒋冠琼

甘州区盈科水利管理所甘肃省张掖市734000

摘要:水利防洪工程建设中,防洪工程作为黑河抵御洪水的主要屏障,抓好工程建设质量为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这就说明了质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工程建设中如何抓好质量工作,对工程的开展和工程的按期完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质量建设;质量控制;措施办法

一、前期工作中抓好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质量监控人员,形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目标管理和业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为质量控制做好组织准备。在施工中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选派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由具备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项目部下设办公室,财务科、施工科、质检科、试验室、安全科等职能部门,各部门按职能分工,各负其责,使项目运行管理高效有序。根据招标技术规范,制订质量检查实施办法,与各作业队签订质量目标责任状,并落实奖惩措施,在接受建设、监理、质监单位监督检查的同时,进行严密细致的自查,为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做好了准备。

2、择优选择承包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是确保堤防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建设一处好的工程,施工企业的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承包者既要有精良的设备,优秀的施工队伍,又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还必须有经验丰富的领导群体,协调各方关系,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因此,在工程实施阶段要严格按国家规定开展施工招标,认真审核投标单位投标文件中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施工方案能否按合同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作为选择承包商的重要依据,在此前提下以合理报价择优选择承包商。

3、进行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为按设计要求施工打好基础。主体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通过熟读图纸、规范会发现各种对施工质量有一定影响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在设计交底会议中得到研究与处理。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会议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设计、施工、质监等单位参加,通过会议磋商使各方明确设计意图、设计要求、施工技术参数,经设计单位对各方提出的图纸、设计等方面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澄清歧意,最终形成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会议纪要,可更好的指导工程施工。

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

1.建立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

施工单位与工程质量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其活动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工程质量。强有力的项目部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建立高效、多能的项目经理部显得非常重要。根据项目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择优选用技术能力高、质量意识强的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提高工作效率;项目部要成立必要的下属机构,确定以项目总工为首,技术科、质检科、财务科和实验室为辅的技术管理系统,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总工为首、专职质检员为主、以质检员和施工员为骨干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完善质量控制手段。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合同进行施工,认真执行施工质量“三检制”,实行逐级检查逐级签字制度,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良好运行。

三、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能力。

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技能训练,严格施工人员的资格考核,坚持按规定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并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施工作业环境,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严格管理项目部成员,明确各岗位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任务。和必要的激励机制,使成员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建立项目成员之间进行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渠道,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及团队机制,使项目部各项职能高效运转。

四、加强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搞好施工现场管理

工序质量是施工质量的重点,也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控制好工序质量就应做到每道工序、每个工作面实施监督操作,设置工序质量检查控制点,凡属关键技术、重要部位、控制难度大、经验欠缺的施工内容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都应实施重点控制,落实工序操作质量巡查、抽查及重要部位的跟踪检查等方法,及时掌握施工质量总体状况,每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工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同时要完善管理过程的各项检查记录、检测资料及验收资料,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而要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关键就是抓好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制定有利于现场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完善现场检查的验收程序,自觉接受监理和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从单元工程质量控制入手,进而达到控制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目的。

五、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材料质量关。

原材料、半成品是构成建设工程实体的基础,材料的质量也就形成了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和前提。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控制材料的性能、标准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然后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和保管上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及时掌握材料的价格变化、供货能力等信息,选择信誉好的供货厂商,取得质量稳定、价格适中的材料资源。按照使用计划进行材料的存放,对用量大、进货渠道畅通的材料,可定期进料,确保不误进度,不浪费资源。进场材料要提供出厂合格证和化验单,质量人员应进行现场抽样检验,严把进料关,杜绝不合格材料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六、精心准备施工设备

机械设备是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应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等方面加以控制。首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结合现场条件、工程结构及设备性能等因素,综合选用施工机械,使设备性能和工程要求相符。施工期间,注重施工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使机械设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使用,并合理调配机械设备,做到人、机、物之间的合理搭配,减少设备的空置,提高设备利用率。

七、施工地理环境的管理

施工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水文状况,气象变化及其它不可抗力因素,以及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和作业环境等内容。环境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一般难以避免。要消除环境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采用预测预防的方法进行控制。对地质水文等方面的不利影响的控制,应根据工程要求,分析基地地质资料,预测不利因素,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如降水排水加固等技术控制方案;对气象方面条件,应落实人员器材等方面的各项准备以紧急应对。

综上所述,进入新的世纪,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调整治水思路,加快改革。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必须以人为本,遵循中国国情、水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按照发展是主线,现代化为目标,工程做基础,科技作动力,节水为前提,体制与机制作保障的思路,依靠制度创新,构筑水安全、水资源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和节水型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人水关系和生产力布局与水的关系,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中保障水安全和保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才能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创水利建设新局面。